深冬,数万亩橘林雾霭朦胧,村中袅袅炊烟、溪水潺潺,白墙素雅的秀才湾、红砖原色的石厂湾等巴渝民居布局错落有致,游客能下乡度过一段慢行、慢娱、慢生活的别致时光……
农旅深度融合,让重庆长寿区有了一座“慢城”:在这里,乡村里的林田村落、农特产品都“活起来”了,城里人有了“歇歇脚、深呼吸”的好去处,“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让乡村振兴有了新载体,按下了发展的“升级键”。
乡村“慢生活”
辟出农旅融合新空间
作为重庆市乡村振兴的试点项目,刚开园的长寿“慢城”,“慢”是主基调。这里突出“慢运动”的细节,让游客放松心态,有时间细品乡村美景。“在‘慢城’里,我们沿蔡家河两岸布置湿地公园,沿岸13公里步道串起8个亲水平台,并配以菖蒲、荷花等观赏植物。”负责“慢城”建设的长寿区城乡统筹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宗华东说,我们“多设人行道,少设车行道”“依山就势多建弯路,少修直道”,就是要满足游客“慢慢看、慢慢走”的旅游需求。
这里突出“慢休闲”的理念,“慢城”第一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在其核心区内,有4万多亩成片橘林,经过整修改造,人行便道穿插林间,游客可以放下匆匆步履,触手可及鲜果,花香就在鼻尖……在“慢城”,“慢”无处不在。“连我们这里的柑橘,都是晚熟品种,比普通品种晚两三个月上市。‘慢’却不影响品质。”当地农民笑言。
长寿地处渝东北,史称“天府膏腴之地、川东鱼米之乡”,自然亲切的田园风景、千姿百态的自然生态、丰富多彩的乡土情趣,给“慢城”建设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与紧张忙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正相反,乡村倡导‘慢生活’,有更多空间供人散步、有更多绿地供人休闲,正好能开辟农旅融合新空间,这也是我们推动‘慢城’建设的初衷。”长寿区区长巴川江说。
在长寿“慢城”建设中,四个系统相互包容,共生发展,一是优美的生态系统。以万亩橘园为本底,构建绿色生态基底。二是乡风浓郁的生活系统,打造“一湾一景”的“慢生活”村景。三是休憩的慢行系统,慢行步道与自行车道相互配合,形成慢行线路。四是深度体验的文娱系统,布局了君子山居民宿区、陶艺手工文创区等。
在长寿,“慢城”发展正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传统川东农村里,一个“湾”就是个农民聚居点。“我们重点挖掘各‘湾’历史文脉,保护好建筑民居、传统文化。”长寿区龙河镇党委书记邹翔名介绍。
“慢城”中主打“白墙青瓦素雅风”的秀才湾,就没搞大拆大建,而是挖掘出“耕读传家”的文化内涵,将有百年历史的保合书院原址修复,可供中小学生研学体验,感受体验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
同时,别致的“院落小品”随处可见。在保持红砖原色风格的石厂湾,错落分布着18栋红砖农居,农家的磨盘、斗笠等传统农具被细致摆布,让下乡体验乡村生活的游客感觉很是亲切。
从“一产为主”到“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按下“升级键”
在长寿“慢城”,登高俯瞰,橘林一眼望不到尽头,平整的机耕道、人行步道深入田间,金橘已挂满枝头……这正是“慢城”的绿色本底。
“这些年为推动柑橘产业发展,我们没少想办法:一方面引入业主规模流转土地,提高柑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水平,如今柑橘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在全市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果汁加工业,不断提高柑橘产业附加值。”邹翔名告诉记者。
“把农产品价值‘吃干榨尽’,还只是产业发展的‘初级版’;而把橘海美景、橘乡风貌的价值挖掘好、利用好,才算是按下了乡村振兴的‘升级键’。”长寿区委书记赵世庆介绍,伴随着“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过程,激活的是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了乡村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山村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游客一大早起床,就能听见鸟儿在窗外的枝头鸣叫。”邹翔名说,这正是“慢城”发展正在挖掘最大的价值,涵养出的美丽山水就是市场的“卖点”。
“从小到抱枕、服饰等有趣的文创产品,大到乡村民宿、乡村露营、野外摄影等旅游产品……围绕乡村‘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上,有不少潜力可挖。”宗华东说,通过与专业人才合作,公司已推出了5大类72个品种的“慢城”文创产品。其中,借着秀才湾的历史故事,开发出“小秀才”等卡通饰物,就很受游客欢迎。
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带着资本、经营理念来到“慢城”,民宿、垂钓、亲子游乐等业态不断被开掘出来。在保合村,“茶语原舍”的店招就格外显眼。去年10月,张庆华在这里开起了一家以茶为主题的乡村民宿。
“品茶休闲与乡村‘慢生活’相得益彰。我们将一楼设计为茶室,游客能品茶、聊天;二楼可看湖景,满眼都是秀丽风光;三楼则是客房。”张庆华说,游客摆上一张小方桌,细品慢饮,会有“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亲切感觉。
乡村资源得以盘活
农民搭上发展“快车”
当地农民也在参与“慢城”建设,不少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也找到了创业、创富的新思路、新出路。
在保合村李家湾,村民但小兰就把自家院坝修葺一新,房前屋后还细心地摆上了一盆盆鲜花。“我们家的乡村民宿马上就要开张了,一共8个房间。”但小兰一家过去在城里打工,看着“慢城”发展红火,毅然选择回乡创业,要在家门口吃“旅游饭”。
“过去,农民外出使不少农房长期闲置。现在农民既可以自己经营民宿,也可以改造成为‘共享农庄’,租赁给企业统一经营。”保和村支书刘青松说,例如村民杨东圣家的农房,就被流转给旅游企业改造为“亲子民宿”,一年租金有4000多元。
更多的农村资源也被利用起来。在保合村,一个“星空露营”项目刚刚投入使用,以前万亩橘园旁的空地、荒地也被整治、盘活,可供游客搭建户外帐篷、露营休闲。“把头一倒,闻着花果的香气,仰视浩瀚的星空,真是惬意。”
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打算把“慢城”品牌用好用足。“为了把‘慢城’打造好,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运营公司,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资源、资产统一‘打包’,入股到企业中,每年可以获得利润分红。”宗华东说。
帮助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成长,还体现在一个个项目、一个个细节之中。宗华东说,“慢城”统一开发了游玩服务平台,游客一点手机小程序“村游锦囊”,“慢城”里的推荐线路、业态布局、文创特色产品一目了然,农民创业者能“坐在家门口,欢迎游客来”。
相关阅读
2021-01-21 11:01:36
2021-01-21 10:54:02
2021-01-21 10:50:01
2021-01-21 10:48:48
2021-01-20 11:24:38
2021-01-20 11:15:28
2021-01-20 11:11:58
2021-01-20 11: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