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到来。每年春节,许多在大城市工作的人都要提着大包小包,千里迢迢赶回家乡和家人团聚。然而,近年来“反向春运”悄然成风,在城市打拼的上班族不再抢票返乡,而是把父母和子女从老家接过来,一起在城里过年。
数据显示,我国铁路春运的反向客流正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长。趋势既成,铁路部门顺势而为,通过价格手段“削峰填谷”,鼓励“反向春运”,帮助更多的人团聚,就是一种明智之举。
国家铁路集团日前表示,在历年回空方向临客票价实行折扣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扩大临客折扣方向,增加折扣临客范围和数量,提高折扣临客的优惠幅度等措施,为“反向春运”客流提供优惠,让利旅客,开启全新的过节模式。
“反向春运”首先是交通均衡化的新契机。国家发展改革委经会商研判,2020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30亿人次,年年如此庞大的单向客流量,堪称“人类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必然会导致交通资源紧张带来的购票难、回乡难。而“反向春运”形成的反向客流,会有效平衡和缓解集中返乡的单向运输压力,交通运力的闲置资源得以利用。南来北往的回家路上,如果客流不再“冷热不均”,就能让人们春运之路更顺畅,舒适指数更高,出行体验更佳。
“反向春运”也是市场化导向的新选择。人们总是趋利避害——为避开人山人海的春运客流,人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降低出行成本,比如开私家车回家、租车回家、骑摩托车回家、航线中转、错峰出行等。现在的“反向春运”同样也是一种自适应的调节变通,这意味着乘客不用去把所有公共交通工具挤爆,可以选择票价低、舒适性好、性价比高的反向列车和航班,是更理性和更经济的选择。
“反向春运”更是城市化发展的新景观。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跨过60%的门槛,可以说已经到了2.0版本,城市吸收农村人口的能力大大增强。近期出台的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都将大大加速城市化速度。过去城市是把吸引农村青年成为“新移民”,现在也开始吸引老年人,大量老年人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过年就是一幅象征性的图景。
“反向春运”还是传统观念的新转变。“反向春运”实质上是“反向过年”,在城市,新的风俗礼仪,新的过年体验,都会冲击到过去的生活观念。在城市化加快的进程中,年轻一代早已更趋独立,亲情氛围也日趋淡化,他们更乐于接受新的过年方式;而老一辈则刚开始接触城市生活,在欣赏城市美景,感受城市文化,享受不一样的天伦之乐之余,其家族观念和故土习俗都要经历艰难的转变,这是一种心理和观念上的城市化。
新时代赋予了过年新方式。事业打拼在城市,过年也可以在城市,因为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团圆不变,只是团圆地点变了,团圆的大家族变小家庭了;春节不变,只是过节形式变了,走亲访友的应酬少了。随着人口的流动,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这个过程中不变的是孝心,是团聚时的心安与幸福状态,是中国人在当下对传统观念的接续传承和价值坚守。
鼓励“反向春运”,除了做好相应的导向措施,如反向火车票价格调整等,还应在城市精心准备春节传统节日文化大餐,以更为现代时尚的方式呈现,保持其内涵。既不负团聚,又不负“年味”,让“反向春运”一族不虚此行,得到正向激励。更重要的是,城市要完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福利,帮助外来“新移民”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把人留住。正如一生漂泊的苏轼所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处就是故乡,如果外来“新移民”真正安下心来融入城市,把它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反向春运”就会成为常态。
从更大的视角观察,某种意义上,处于急速发展漩涡中的我们其实都是这样的“新移民”。我们从旧的分崩离析中走出来,不断变换着自己努力的起点,不断接受全新的概念,迎接全新的挑战,这个过程尽管如此艰难,也有其奖赏:那就是不断享受到城市化发展红利,不断享受到时代进步的福利。
相关阅读
2021-01-21 11:01:36
2021-01-21 10:54:02
2021-01-21 10:50:01
2021-01-21 10:48:48
2021-01-20 11:24:38
2021-01-20 11:15:28
2021-01-20 11:11:58
2021-01-20 11: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