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连着百姓餐桌,直接关系群众民生获得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元旦、春节临近,农产品消费迎来旺季。记者近日奔赴多地调研发现,为稳住“一头猪”、供好“一袋米”、配好“一篮菜”,一项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不断落地见效,助推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给百姓带来“看得见、吃得着”的新变化,提升了餐桌上的幸福感。
稳住“一头猪”:供应有保障 安全上台阶
在重庆市北碚区一家农贸市场,肉类经营摊贩黎春燕对价格行情变化格外敏感。“最近,五花肉是26块钱/斤,精瘦肉28块钱/斤。比起10月份的时候,单价都降了3块钱左右。”
“最近猪肉价格降了,加上春节近了,不少市民都来买肉灌香肠,你20斤,他30斤地买……都准备过个热闹年呢!”黎春燕说。
猪肉价格渐趋稳定,供应质量也要上台阶。
在重庆生猪养殖大区合川区,重庆众兴农邦公司2000头生猪养殖场处于层层设防之中。在接近养殖场的道路上,前置多道消毒防疫点,车辆、人员必须进行洗消防疫。
为防控非洲猪瘟,猪场配置有专业的防疫技术员,运猪车辆必须在洗消中心消毒3小时以上。同时,猪场每天早晚两次用烧碱对地面消毒,用戊二醛对墙面消毒。猪场周围细致地装了拦网,隔绝老鼠、飞鸟等进入猪场的通道。
“正是靠着严密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对猪场没造成影响。最近我们正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一年能出栏10多批次生猪,供应有保障。”公司负责人唐春红说。
为鼓励生猪养殖,有关部门在生产用地、养殖保险、贷款贴息等方面大力度给予支持。
重庆出台了生猪养殖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方案,对相关规模养猪场给予短期贷款贴息支持。重庆荣昌生猪养殖户郭平说:“我家养殖场去年单是购买饲料一项,就向银行贷款了70万元。有了贷款贴息的支持,能减轻资金压力,对扩繁更有信心了。”
从全国范围来看,政策给力、行情看好,生猪生产正在出现回暖。农业农村部统计显示,11月我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出现止降回升,生猪生产已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局面。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说,由于进口增加、前期压栏大猪逐步上市等多重因素,猪肉供应将有所增加。同时,禽肉生产增加较多,牛羊肉生产形势好,肉类供应有保障。
重庆潼南粮食储备点内工人在搬运袋装大米(1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供好“一袋米”:用心回答“吃得健康”新课题
在江苏盐城市,市民朱明给家里客人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介绍说:“这是今年新产的东北大米,滋味就是好!”这几年,朱明在黑龙江省通河县一家水稻联合社“私人定制”了一亩水田。每到秋季,新米都会快递上门。
如今老百姓对自己“餐桌”的要求在提高,怎样才能“吃得健康”,是公众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在朱明手机上有一款“App”,从手机上他可以看到数千公里之外,黑龙江通河县五合农民种植联合社水稻从种到收的全过程。为了产出一碗好大米,这家联合社建立了全程可追溯系统,生产的水稻达到了绿色有机标准。
时值隆冬,广袤的黑土地上已覆盖皑皑白雪。记者走进五合联合社,一个个产品展示柜里,展示着不同品系、不同规格的大米,重量有5斤、10斤、20斤……联合社总经理李久明说,近两年“私人订制”需求旺盛,联合社会根据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66384万吨,比2018年增长594万吨,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生产这个‘定盘星’稳住,新的需求正在生长。
如今“粮头食尾”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记者在哈尔滨举行的一次农产品展销会上看到,参展商除了展示日常的大米膨化食品外,还有大米制作的袋装速溶米粉冲剂等各种新产品,琳琅满目,很受消费者欢迎。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粳稻种植区,种植面积近6000万亩,其中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就达3200多万亩。“中华粮仓”正向全国“绿色厨房”转变,未来“吃得健康”将更有保障。
重庆潼南一家果蔬加工企业工人在进行蔬菜加工(1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配好“一篮菜”:努力满足舌尖期待
早餐时间,山东省阳信县的退休职工王士贤给孙女冲上一杯果蔬麦片,端着一盘蔬菜沙拉,时令蔬菜搭配鲜甜可口……回想当年,冬季餐桌上新鲜菜少,咸腌菜多,如今家里一年四季都能鲜菜不断,绿色、有机蔬菜还能网上购买、一“键”可得,王士贤很是感慨。
有了丰富的蔬菜供应,市民才能随心选择。山东寿光是全国蔬菜供需的“晴雨表”。时值冬日,记者看到,各种蔬菜应有尽有,每天早晨在寿光蔬菜物流园里,前来交易的卡车、三轮车络绎不绝,一派繁忙景象。
在寿光,不少农民可以在家一边看电视,一边通过手机管理大棚。滑动手机上智能补光的按钮,大棚里的灯就会自动亮起来。用手机能实时查看大棚里蔬菜长势,还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实现滴灌浇水、通风、补光控温。
高科技“精准种植”,满足舌尖期待,也富裕一方百姓。寿光市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说,全套智能设备加上棚里的小改造,让大棚光照足、通风及时、温度适宜。产出的西红柿品相高,价格能比普通西红柿高20%,一年多赚4万元。
重庆潼南一蔬菜基地的工作人员在蔬菜大棚内例行检查(1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菜篮子”关系千家万户。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今年蔬菜由于春季生产和上市受到不利天气影响,进度推迟,菜价持续高位运行,此后菜价则以季节性波动下跌为主。
采访中,多地蔬菜种植户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如今蔬菜供销两旺、“买全国、卖全国”,产量有保障、质量也稳定可靠。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各大中城市将继续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引导产销平稳、价格稳定。
相关阅读
2021-01-22 17:30:07
2021-01-21 15:31:05
2021-01-21 15:28:19
2021-01-21 15:25:54
2021-01-21 15:24:35
2020-12-24 17:02:01
2020-12-09 16:38:06
2020-12-09 1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