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网站近日发布公告称,为全面、真实、准确了解我国居民时间利用情况,客观反映居民生活模式、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完善社会民生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国家统计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
时间利用调查是国际通行的一项社会调查,主要通过采集居民在一段特定时间内的活动信息,反映居民在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有酬劳动、无酬劳动、个人自由支配活动等各项活动的时间投入。通俗来讲,就是采集调查对象24小时的活动流水账。
时间安排调查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评估居民生活质量、测量无酬劳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分析民生福祉政策影响等。我国曾于2008年、2018年开展过两次时间利用调查。即将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表、日志表和开放式问卷三张调查表。以最为核心的日志表为例,调查对象需按时间顺序记录24小时内所发生的活动和相关信息,分别填写周一至周五其中一天、周六至周日其中一天共两天的活动情况。此次调查对象首次扩展至6周岁以上常住成员,也体现了我们对青少年生活状况和时间利用情况的关注。
虽然,爱因斯坦说,时间是人类的错觉。但在普遍“时间贫困”的现代社会中,时间是一种稀缺、宝贵且公平的资源。时间的安排问题,其实是一个排序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将什么事情排在优先级别完成的问题。从一个人的时间安排中,我们能看出其阶层分布、经济状况、生活质量、兴趣爱好、效率能力甚至价值观。
从更大维度看,居民时间配置问题,不仅能准确揭示个人为了改善生活而做出的选择和努力,由此为制定正确、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也能体现更多的问题。首先,时间的利用,构建了刻画居民生活形态的一个新镜像,体现着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状况。花在劳动上的时间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劳动生产率,如1996-2016年的数据表明,北京居民日均劳动时间减少了27分钟,这27分钟就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尺。
时间的利用里也有社会结构性问题。以性别差异为例,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包括就业工作和家庭生产经营活动的有酬劳动,男性5小时15分钟,女性3小时35分钟,这表明男性的就业参与率大大高于女性,但在包括家务劳动、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看病就医、公益活动等的无酬劳动方面,男性为1小时32分钟,女性为3小时48分钟。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仍是当下社会的主流。
时间的利用里更有社会心态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拥有的可支配时间的多少与总体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联。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调查数据与2008年的数据相比,个人自由支配时间增加了12分钟。人们花在健身锻炼、娱乐休闲上的时间有了明显的提升,陪伴照料家人的时间相比增加了1.3倍。更注重个体的自由发展、更注重家庭亲情都是我们在字里行间能读到的重要信息。
相关阅读
2024-03-25 11:31:48
2024-03-25 11:31:14
2024-01-26 16:55:12
2024-01-26 16:53:57
2024-01-26 16:50:00
2024-01-26 16:46:44
2024-01-26 16:43:40
2024-01-26 16: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