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要强化监测预警,及时采取抗击秋旱的措施,努力减少灾害影响和损失,为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要不断提升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提升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水平,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俗话说: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当前我国大部地区秋收作物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但全国20多个省份高温干旱已持续一月有余,一些地方温度高达40℃以上,特别是南方水稻主产区秋旱严重,一些水库山塘蓄水位持续走低、蓄水严重偏少,部分地块严重干旱甚至龟裂,灌区末端、丘陵岗地和“望天田”已经出现部分禾苗枯萎情况,水稻生产形势严峻。必须千方百计预防和避免高温热害,否则,可能会严重影响产量。眼下,各地要强化监测预警,及时采取抗击秋旱的措施,努力减少灾害影响和损失,为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秋粮作物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是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国加大农业政策供给力度,夏粮实现高位增产,各地的早稻陆续完成收获。秋粮面积较上年增加,目前在田作物长势总体较好,但一场席卷全国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还是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在秋粮作物中,南方中晚稻受高温干旱影响较大。水稻是我国最大的口粮作物,南方主产区在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的近八成。现在距秋粮收获还有50天左右,气象灾害、病虫害等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各地始终紧绷防灾减灾这根弦,抓紧抓细防灾减灾工作。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受天气影响很大。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抗旱能力;实行种业振兴行动,提升粮食育种水平,研发耐旱耐高温的高产粮食品种,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抗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逐渐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打破了“两丰一平一歉”的传统周期循环。
从目前来看,我国粮食供应充足,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防范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稻谷连年丰收,持续多年产大于需,库存充裕,供应充足,稻米市场持续疲软。今年早籼稻已大量上市,国家每周常规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地方各级储备稻谷进一步加快轮出进度,市场供应压力加大,成交价持续下降。但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水稻减产预期增强,部分地区稻谷价格有上涨迹象。
有句话说得好:遇到伏旱,光靠老天,收成减半;遇到伏旱,赶紧浇灌。减损就是增产。各地正在全力以赴战高温、抗干旱,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采取清淤、抽水、打井及寻找水源等方式,最大限度扩大灌溉面积,努力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能稳产、无灾区多增产。加强节约用水制度,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杜绝浪费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抓住有利天气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部分乡镇的旱情。而且,干旱易生虫。各地要盯紧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大豆“症青”等,实现“冲口夺粮”。
从长期来看,要不断提升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粮食育种研发水平,不断研发耐高温耐干旱新品种。强化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提升灾害天气预警、病虫害预警,提升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水平,提高田间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相关阅读
2022-08-18 15:52:54
2022-08-18 15:52:13
2022-08-18 15:28:29
2022-08-18 15:15:40
2022-08-18 15:04:04
2022-08-18 14:58:13
2022-08-18 14:48:44
2022-08-18 1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