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施工员从刚出现到现在经历了许多新变化,在“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的同时,也促使相关从业人员实现由“工”到“匠”的蝶变。
“以前我们需要40人连续工作15天才能完成的生产任务,现在只需要8天。”12月15日,中冶建工重庆建筑公司装配式钢结构加工基地大工长、高级工程师杨诚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工厂造、现场装”的建筑施工新理念,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推动了制造业工人提档升“技”。
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将令“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成为现实,这不仅让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新变化,也促使相关从业人员实现由“工”到“匠”的蝶变。
“在电脑上造出‘真’房子”
“以前预制构件多用在建筑物的楼梯、外墙等较为基础的部分,对施工图纸设计的要求远没有现在高。”中建三局重庆分公司重庆市城建档案馆新馆库建设项目总工程师苏川告诉记者,2018年,他在重庆另一房建项目上首次接触到装配式建筑,该项目只有楼梯是在工厂生产、现场安装。
据苏川介绍,当时项目上的工人只需要根据楼梯的平面图,照图施工即可,现场调度也几乎与传统作业没有区别。而现在这个项目装配式的比例达65.96%。因此,施工前必须要看到数字化模型,即要先在电脑上造出“真”房子。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房建、市政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设计精度为毫米级,一些关键连接点甚至达到了微米级,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出能落地、最优化的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在电脑上造‘真’房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中冶建工集团重庆建筑工业有限公司设计中心主任、任相福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刘观奇说,设计装配式建筑模型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做到准确把握工厂生产时焊接、打磨等环节对精度的影响,水电气如何布局等。
“装配式建筑广泛应用后,前端设计员运用软件承担了工厂生产员、终端施工员的工作职责。”刘观奇告诉记者,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后,预制构件生产、终端施工与设计环节呈现“一体化”作业的趋势。目前,公司新入职的高学历设计员,需要在施工项目和生产车间工作2~3年,才能独当一面。
“尽管建筑物的整体模型不是由我们设计,但项目上的设计员也承担了为构件厂设计、改良模具,为现场施工员寻找最优施工方案等任务。”苏川说,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打破了各工种之间的壁垒,彼此互通有无。
“从靠想象力到‘按图索骥’”
“以前我们生产一些形状较为复杂的预制构件主要靠想象力,现在有了立体模型,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在杨诚看来,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让构件生产与信息化进行深度融合,一方面对加工厂工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化抽象为具象。
杨诚举例说,一根重约50吨、高约40米的钢结构立柱,通常由A柱、H柱、箱型柱等组合而成,在以前,设计团队将各个构成部分以平面形式设计出来后,生产车间只能按照图纸进行单一的流水线作业,若其中某一岗位的工人缺乏空间想象力,不能按要求完成加工任务,后续生产也将无法进行。而现在设计阶段就已经造出来一根立柱,各构成部分也可以单独显现参数、形状,让生产实现可视化,各工种也可以同时作业。
“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的定义已经扩展到装备式建筑的全生产建造链条,而非单一的施工现场安装员。”杨诚认为,通过与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的工作贯穿了模型设计、预制构件生产和落地安装的“全过程”,同时各环节直接的联系也愈发密切。
“别看生产构件时,只需要照着模型加工,但前提是能对数字模型进行二次消化,还要能操作智能化生产、检测设备,构件出厂后,某些关键工序还需要与现场安装人员进行对接,甚至直接进驻工地。”该加工基地的多名工人向记者表示,他们既是制造业工人,也是建筑业工人,还是数字化产业工人,这就要求他们往“一专多能”的方向转型。
对此,苏川坦言,由于重庆的装配式建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装配式建筑施工人才较为紧缺,一些时候,现场装配也需要设计员、工厂工人配合完成。
“体力活”变“技术活”
“这是我接触的第三个装配式建筑工地,但和之前相比,现在这个项目的装配难度更大、要求也更高了。”今年35岁的杜小将是前述档案馆项目的一名吊装工,在他眼中,装配式建筑流行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让建筑工人从做“体力活”变成了干“技术活”。
杜小将说,前两个工地只是一些外墙和楼梯采取装配式施工,构件到场后,大多时间还是靠人力装配,现在吊装成了装配的核心环节,数吨重的构件全靠机械完成吊装、调平、校正等工作。
“新建造技术不仅让我告别了吃‘力气饭’,学到了新知识,也让我以后有了更多择业选择。”杜小将表示,因为他有开吊车的经验,今年7月进入工地后,经过“老带新”及常规培训很快就能独立上岗。同时,在标准化作业模式下,他与工地的设计员、测量工、水电工等多个工种密切配合,在频繁的交流中,他也学到了其他岗位的部分技能。
如今,杜小将不仅承担了吊装的工作任务,还会协助项目管理人员编制预制构件现场安装方案和协调构件现场堆放等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流行,80%的建造任务在工厂就完成了,现场工人们只需根据数字编排,像搭积木一般进行操作即可,并且为保证施工安全,项目只在白天施工,工人们的工作时间减少了,收入反而因工效快增加了。
“在建筑行业,工人老龄化已成为普遍现象,尤其是像放线工、木工、钢筋工这种需要长期积累经验的技术工种,更是稀缺。但新技术学习没有传统建筑方式那么枯燥,机灵好学的很快就能上手。”苏川说,在装配式建筑工地,年轻人逐渐多了起来。
相关阅读
2022-12-16 16:41:48
2022-12-16 16:32:02
2022-12-16 16:31:22
2022-12-16 16:30:34
2022-12-16 16:28:53
2022-12-16 16:28:21
2022-12-16 16:27:38
2022-12-16 16: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