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不听劝”的违规探险行为,深圳有“金点子”。
近日,深圳市大鹏新区依据《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下称《条例》),对两名在台风“韦帕”蓝色预警期间擅自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处以每人5000元罚款。据悉,这是深圳首次依据《条例》对个人开出的违规罚单,也是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
如何理解“首罚”?通常,各地在治理“野游”等违规探险行为时,主要依据旅游法、民法典、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规定。而此案例的特殊性在于,首次依《条例》对所谓“勇闯”自然灾害危险区这一具体情景作处罚。具体讲,《条例》规定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生效期间,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临时划定为自然灾害危险区,并采取禁入措施,违者可能面临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并承担相关救援费用。此次事件中,两名“驴友”于台风天以身犯险,主打一个“不听劝”,依规对其进行经济处罚旨在筑牢户外活动的安全堤坝。
“野游”等违规探险的警钟一敲再敲,可总有抱着侥幸心理的“驴友”充耳不闻。根据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2024年我国境内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造成84人死亡、92人受伤。而迷路、被困、滑坠、落水等4种事故类型占事故总量的82%。频发的违规探险事件不仅会危及自身生命安全,同时也是对公共安全与公共资源的极大漠视和滥用。在此次“驴友”擅闯自然灾害危险区事件中,一众救援人员冒风雨、踏泥泞,耗时12小时终将两名被困者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域,而此时台风“韦帕”已升级为橙色预警。
任性的违规探险“要命”,岂可“惯着”?深圳率先划定危险区、率先开展执法,通过开出这张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罚单,可有效起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良好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这张罚单也让人们捕捉到了不少深藏背后的积极信号。比如,法律权威的刚性信号——从“柔性劝”到“刚性管”,一纸罚单明确告知社会,任何以身犯险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惩戒。再比如,治理模式的转变信号——从“被动救援”向“主动预防”,一纸罚单明确告知社会,个人不能将自身安全完全寄希望于事后的公共救援,必须承担起主动避险的法律义务,从而实现风险的源头管控。
随着“生态游”“森系游”的强势“出圈”,越来越多的山海资源被看见、被探索。在此,有必要再三提醒: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远离那些以“打卡”“探险”为名的违规探险,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呵护。期待各地抓紧行动起来,共同织密织牢户外探险安全防护网。
相关阅读
2025-08-28 10:01:25
2025-08-28 10:00:51
2025-08-28 10:00:07
2025-08-28 09:52:29
2025-08-28 09:47:05
2025-08-28 09:45:33
2025-08-28 09:42:54
2025-08-28 09: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