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精神作为一代代航天人立志航天报国的精神结晶,蕴含着深厚博大的精神力量。日前,为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与科学梦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辛鹏飞,在北师大良乡附中初中部的课堂上,向五百余名中学生讲述了航天精神是激励新时代中国航天青年奋勇拼搏的故事。

讲座中,辛鹏飞带领青少年们回顾了中国航天,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北斗组网到探月取样的历程,阐释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钱学森、孙家栋、戚发轫、叶培建等航天巨匠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崇高品质。“中国航天人的初心,就是航天报国”他说。
辛鹏飞结合自身参与的空间站机械臂任务工作,重点介绍了我国空间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他表示,从空间站机械臂、嫦娥五号采样臂,到祝融号火星车,一系列科研突破的背后,是航天人“创新、团结、严谨、高效”的擎天文化理念。这些装备不仅实现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突破,更体现了中国航天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强大实力。
辛鹏飞介绍,在中国航天的未来蓝图中,载人登月、火星采样返回、月球科研站建设等重大任务正稳步推进,空间机器人将在深空探测、在轨服务、星球基地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鼓励现场青少年立志航天报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贡献青春力量。现场青少年表示,要以航天人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未来投身祖国航天事业,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北师大良乡附中初中部校长、书记陈玲表示,本次活动以“航天报国”初心和擎天文化为核心,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专家的讲解内容,既展现了我国科技实力,又传递了科学家精神,激发了学生科学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学生成长而言,活动激励他们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科技发展,空间机械臂等硬核科技的分享更点燃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其成长注入科学精神“引擎”。
本次活动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和房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旨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活动在新华网进行了全程直播,超过120万网友在线收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师大良乡附中初中部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