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推动制造业转型走深走实

来源:
38秒前

  日前,国务院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增加值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通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我国制造业转型持续走深走实,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数字化应用、产业链韧性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这不仅重塑了中国产业格局,巩固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也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增强国家经济与科技实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注入了强劲动能。

  我国制造业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对稳定经济运行、促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都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智能时代,制造业数智化水平已成为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以数字技术赋能研发、生产、供应链和服务全流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协同运作能力。另外,促进制造业向智能、低碳方向转型,加快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引擎。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走深走实,在品质提高、结构改善、创新引领等方面不断提升,稳固了我国全球最大制造国的位置,为整个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积累扎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保障全球市场供给,成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五年里,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显著发展。从2020年到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到33.6万亿元,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约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体现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五年来,我国制造业创新投入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超过75%,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新布局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达33家,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瓶颈。另外,在产业结构方面,传统产业加快“焕新”,钢铁、水泥熟料的单位产品能耗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电解铝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新兴产业加速“领跑”,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是2020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稳居世界前列,国家累计培育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述数据表明,“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制造正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加速转身。

  我国制造业转型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多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中央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等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广大经营主体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为制造业内部各个环节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然而,全球正迎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制造业的需求仍然较大,制造业转型升级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与世界制造业领先国家相比,我国在创新能力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之间存在瓶颈,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走向市场。其次,当前制造业转型在顶层设计、要素流通以及标准规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制造业转型的标准化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同时,我国产业体系正处于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深度融合。

  三方面发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为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引导我国制造业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十五五”期间,可在以下三方面重点发力,并给予有效支持。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市场化。大力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制造企业能动性,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制造业在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全方位引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开发产品集成设计、数字化设计交付平台等工具,设置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丰富应用场景,为技术升级和创新研究提供重要应用平台。同时,以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场景应用为牵引,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保障研究机构的长期支持,鼓励校企合作,打通创新研究到产业应用的瓶颈,推动技术研究与创新成果走向市场。

  二是完善政策环境,强化标准体系引领。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大势,构建全链条、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把相关政策落实落细,支持中试平台应用、鼓励制造业转型标准制定,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市场培育等要素向制造业倾斜。谋划好产业和政策协同发力路径,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形成有效支持政策,将政策因素内化到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成本收益决策中,助力制造业数据驱动和智能运营深度融合,为制造业持续增强内功、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明确制造业转型监管标准和事项,强化标准引领,规范好行业发展秩序,建立以国家标准为引领的制造业数智化协同水平评价指标和监测体系,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支持。

  三是优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融合互促。积极探索产业体系优化的新模式、新业态,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培育制造业转型新动能。完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推进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模式、新场景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增强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产品制造精度、降低生产能耗、减少低端产品比例,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水平。另外,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努力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互协同、配套服务水平,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助力我国制造业在关键节点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关阅读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  在北京王府井,银河通用自研机器人Galbot不仅能与顾客自如交谈[详细]

2025-10-14 16:27:31

  日前,国务院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坚持高端化、智能[详细]

2025-10-14 16:27:10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明确,到2027年,新制定云计算国家标准[详细]

2025-10-14 16:26:28

  10月13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制修订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征求意见稿)》《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详细]

2025-10-14 16:25:52

  10月13日上午,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CRAFT)取得重要进展——偏滤器原型部件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测试结果显示,该[详细]

2025-10-14 16:25:28

  今年,早在国庆中秋假期前,即有平台启动双十一购物节,国庆档直接嵌入大促周期。相比往年,今年双十一开启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各平台不约而同简化促销玩[详细]

2025-10-14 16:24:51

  近日,一则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子和“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之子,为“川超”绵阳队首个主场开球。这一幕,[详细]

2025-10-14 16:24:28

  假日经济走热,带来文旅消费需求的极大增长及关联产业的发展。让假日经济长红,要持续优化游客体验,强化市场监管,释放入境消费政策红利。  据文化[详细]

2025-10-14 16:24:06

  • 意见反馈:g2416238474@163.com
  • 稿件投诉:g2416238474@163.com
  • 网站首页:www.udlsy.com
  • 客服联系:g2416238474@163.com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