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主办、新城区教育局承办的“京师智慧・赋能青城”全市领航校长、卓越教师能力提升活动,在北京一零一中呼和浩特分校(北辰校区)和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如意校区)举办。北京一零一中校长熊永昌、常务副校长毛筠,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姚守梅以及5位学科专家,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创新、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等重要内容,带来了多场高质量专题讲座。

呼和浩特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妍主持活动

熊永昌以《多维联动・贯通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校本化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北京一零一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校本化经验。他介绍,学校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体系,通过小初高一体、大中企联动、家校社共育等组织管理创新,以“生态智慧”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核心素养与创新素养。熊本昌表示,北京一零一中在课程建设上,打造了“三层八域”课程体系,覆盖数学与逻辑、科学与技术等八大领域,依托英才学院设立人工智能、芯片计算等实验室,联合清华、北大等高校开发大学先修课程。通过科学素质大会、航天主题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活动激发兴趣,并建设AI应用场景赋能教学,与高校、企业共建培养基地,不断深化家校社协同,形成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链条。熊本昌重点介绍了丘成桐少年班的创新实践,他表示,作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标杆项目,丘少班实行独立建制与弹性学制,探索从知识传授到创新素养的范式转型。

姚守梅在题为《以课程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整体变革》的报告中,分享了课程创新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策略和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通过课程创新驱动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策略与实践经验。讲座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围绕政策背景、调研反思、策略建议三大模块展开。她深入解析了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策略,指出党的二十大强调了教育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要求通过“一地一计、一校一策”将国家课程方案转化为学校个性化“施工图”。结合海淀区调研数据,姚校长指出当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国家课程名称不规范、劳动课程课时不足等,并提出三方面策略:一是学校课程方案迭代升级,注重系统性与可操作性;二是国家课程校本化高质量实施,强化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三是集团课程创新实验,探索特色课程体系的课程样态与实施策略。她结合海淀区课程改革的学校成功案例,分享了先进经验与实践成果。讲座注重实践导向,提供了包含“问题支架”与“案例模板”的实用参考,生动讲述了提升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区域与学校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破解课程教学改革深水区难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支持。

毛筠以《新时代新赛道新征途: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为主题,介绍了上地实验学校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管理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及教师发展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和发展经验。据悉,上地实验学校通过组织结构变革,实施扁平化管理。课程建设上,“贯通担当计划”与北京一零一中“三层八域”课程体系一脉相承,依托英才学院开展跨学科主题课程,凸显小初衔接特色。教学实践环节,学校推动学段贯通与技术融合,实施贯通衔接教学、跨学科跨学段整合、AI技术赋能真实教学场景,通过AI听说课堂、地理三维平台等工具创设真实场景,提升教学效率。通过优化培训机制、开展课题研究、深耕课堂教学实践和师徒结对等方式,促进中小学教师协同成长。
在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如意校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赵岩,数学教研员黄延林,地理教研员宋波,英语教研员陶常娥,中教研主任崔琰,分别结合高中教学实际,从课程标准落地、课堂教学优化、学科素养培育等方面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教师破解教学痛点,提升教学质量。
活动举办期间,熊永昌在北京一零一中呼和浩特分校为学生介绍了学校校史和学校在教育教学、体育、科技、艺术领域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相关介绍激发了学生对学校传统的认同感,助力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此次活动是京蒙“教育倍增计划”的深入推进之举,吸引了1170多名教育工作者参与。通过此次活动,北京一零一中、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将集团化办学经验与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至呼和浩特,为呼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彰显了名校示范引领作用。
相关阅读
2025-10-23 11:37:11
2025-10-23 11:35:41
2025-10-23 11:35:03
2025-10-23 11:32:24
2025-10-23 11:31:24
2025-10-23 11:30:46
2025-10-23 11:30:09
2025-10-23 11: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