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作为农村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是广大农民就医的第一站,也是实现医疗保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一个好消息,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国已有78.4%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10个省份实现全部村卫生室动态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居民就近报销更加方便。
农村居民看病就医是基层医疗服务的薄弱环节。早些时候,一些农村地区看病不方便,成本又高,有的村民得了病就拖着。如果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农村居民在家门口看病就能更省心,就医成本也能降低不少。
事实上,从去年2月,中央明确,积极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村卫生室医保结算,在有条件的地方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印发多个文件,要求发挥医保基金导向作用,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方便农村居民就医。
多地已经开始多方面探索向基层延伸医保服务,以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医疗水平和用药安全,持续改善乡村医疗条件。例如,山西积极推进村卫生室服务提档升级,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医保接通结算全覆盖。又如,吉林从2023年起,就规定参保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享受普通门诊统筹待遇时,取消起付线,门诊慢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60%。
从政策制定到落地见效,百姓之盼变成民生之利。如今,医保服务正在一步步靠近“村村通”“实时结”的目标,有效减轻了农村居民尤其是一些困难居民的经济压力,降低了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更有“医”靠。
应当说,随着医保服务的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农村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不应满足于此。就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来看,农村医保服务仍有一些“欠账”,需要及时补足。比如,有些偏远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网线“连不到”、医保信息平台“接不上”,甚至有村医不会使用电脑;还有部分县乡医院、村卫生室药品供给不足,患者不得不跑到药店自费购药。
让农村居民“少跑腿”“少垫资”,就要精准满足村民看病就医需求,集中力量完善“家门口”医疗服务和基础设施。比如,有关部门不妨加快农村人口聚居区宽带网络升级,推进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这些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互联网+”医保的便捷。
当然,打通医保支付渠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解决“药”和“医”等问题。为此,各地积极开展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民营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工作。同时,加大基层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医疗人才进村,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在“补短板”过程中,难免存在困难和挑战。但越是困难,就越要真抓实干,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把打通村卫生室医保结算这个事情办好,努力实现农村群众“大病少出县,小病就近看”,不断筑牢基层医疗服务与保障防线,增强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
相关阅读
2024-11-24 09:59:13
2024-11-24 09:56:47
2024-11-24 09:42:22
2024-11-24 09:41:47
2024-11-24 09:41:13
2024-11-24 09:40:44
2024-11-24 09:39:55
2024-11-24 09: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