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有学生在校时间超10小时?课后延时不是“任务”

来源:
19小时前

       新学期以来,“5+2”课后延时服务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施。据媒体报道,受到舆论和家长认同的延时服务落地之后,网上却开始出现一些疑虑的声音。

  比如,有家长觉得孩子在校时间超过10小时,导致孩子身心俱疲。而且托管服务不少就是坐在教室里自习,既没有高效学习,也没法进行户外活动,对孩子来说比较尴尬。至于那些要承担托管服务的老师,则大大延长了下班时间,难以兼顾家庭。此外对一些城市而言,下班高峰期集中放学,还得体验更加拥堵的交通。

  坦白说,这些问题都不算意外,而是在推行课后延时服务前就应该想到的。就拿留校时间来说,当年将小学放学时间调整至下午3:30左右,本就是为了减负。只不过实践多年之后,部分父母发现工作和照顾孩子普遍面临冲突,才又把化解冲突的希望寄托回学校身上。

  其实,各地在推行课后延时服务的时候,其实普遍都在强调自愿原则。那些家庭有人力条件照顾孩子的,仍然可以把孩子接回家,而不是非要留在学校接受延时服务。这是服务而不是任务,应该留给那些最有需要的家庭。就整体来看,如果需要延时服务的学生少一点,那老师的压力、交通的压力,也就能相应得到缓解。

  但观察目前的落地情况,确实有个别地方,或者为了便于管理,或者担心被各方批评,所以采取了“一刀切”的手段:没有特殊情况,所有学生都接受延时服务。把自愿变成“被自愿”,把服务搞成了任务,看起来延时服务执行到位,实际上偏离了初衷,把师生、父母都搞得更疲累。

  要把课后延时服务这件好事做好,学校有必要在理解透延时服务定位的情况下,做更多引导统筹工作。首先,要给学生和家长传达清楚,这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主要定位是帮家长解决无人照看孩子的麻烦,而不是延长学习时间。否则,那些原本有条件照料孩子的家长也可能担心,别人都留校自己孩子不留,会“吃亏”,会影响学习进度。只有把教育和服务分开,才能有效分流出真正需要延时服务的孩子。

  其次,学校也应该多一些服务意识,真正用好延时服务的时间,而不只是简单承担一个“看孩子”的功能。有些学校在这段时间,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让学生自愿选择感兴趣的项目。相比于只是关在教室里自习,创造更多条件让学生“玩”起来,才能体现服务的价值。当然,这个度确实很难拿捏,要综合考虑师资力量、成本、安全性等因素。

  总之,课后延时服务对学校来说,确实是个全新的考验。出现问题不可怕,只要在前进中逐步解决就行。而对家长来说,也有必要给予更多包容和支持,理解学校的难处,孩子的教育向来需要家校配合,而不是过于强调某一方的责任。

相关阅读

田林最近几乎每天都在和学生们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学校门口那家奶茶店向学生提供“租手机和游戏账号”的服务,班里爱玩游戏的几[详细]

2021-09-16 11:58:32

新学期以来,“5+2”课后延时服务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施。据媒体报道,受到舆论和家长认同的延时服务落地之后,网上却开始出现一些疑虑的声音。  比如,[详细]

2021-09-15 16:26:54

日前,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暨第八届全国特奥会火炬传递活动最后一站在陕西西安举行,“不倒翁小姐姐”冯佳晨担任第8棒火炬手的消息在[详细]

2021-09-15 15:57:12

培育观赏型、食用型百合新种质、新品种38个,研制百合酱酒新产品1个,储备发明专利11项,8年累计推广应用9万余亩。记者9月13日从湖南省农科院获悉,由该院与湖南省农[详细]

2021-09-15 15:29:45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来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来维护。司法只有更高效、更透明便捷地实现公平正义,减轻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才能让当事人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然而,关于河[详细]

2021-09-15 15:20:30

一直引发舆论关注的云南亚洲象北迁事件,在沉寂一段时间后,最近又有了新的进展。  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向公众发布消息说,9月10日1时整,14头北[详细]

2021-09-14 10:41:50

开学不到半个月,不少家长、学生已经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双减”带来的变化——学校的课后服务多了,学生在校时间长了;课外作业少了,而且都在学[详细]

2021-09-14 10:41:07

随着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大,一部分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候鸟式”离家漂至陌生城市。他们在异地他乡面临着医保、文化差异、夫妻两地分居甚至语[详细]

2021-09-14 10:30:47

  • 意见反馈:g2416238474@163.com
  • 稿件投诉:g2416238474@163.com
  • 网站首页:www.udlsy.com
  • 客服联系:g2416238474@163.com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