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达尼洛夫这个名字对油画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俄罗斯著名的功勋艺术家,在中国生活创作多年,因其令人过目难忘的独特画风备受关注,也得到了中国美术界的高度认可和好评。近年来,他开始以水墨作画,竟将他几十年惯常的油画技法与中国笔墨精神糅合的天衣无缝、相得益彰。
伊万的绘画风格脱生于俄罗斯浪漫忧郁的基调,如其他画家一样,他渴求一个可以跳脱束缚的方向,一种更加适合抒发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为了丰实绘画技能、丰厚作品底蕴,他于世界各地游履。在德国生活十年,他将自己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从古老城堡的画作中得到启示,他应邀前往美国作画、举办展览、与艺术家相互交流学习,他在黎巴嫩为总统绘制肖像……走走停停间,他的绘画风格逐渐蜕变,逐渐剥离了俄罗斯绘画中淡淡的惆怅,开始茅塞渐开,开始豁达洒脱。偶然的机会来他到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令他倾心流连,也令他这一驻足便是16年。
将伊万各个时期的作品按时间整理一下,大抵可以感受到他绘画风格的蜕变过程。
这一时期伊万作品已明显呈现表现主义风格,抽简的线条和主体、背景色彩倒置铺设的手法,都是在表达情感、宣发情绪。而此时,画面无论构图、色彩,还是笔触都略显单薄,似乎少了些许余味。
虽然设色仍旧比较单一,但笔法丰富变换,层次感使得画面非常立体。张扬的笔触将画家心中的激情尽数表达。
这是伊万早期的肖像作品,画中是他的女儿玛丽娜。在人物肖像上,他的表现方式明显严谨得多,不再有跳动的线条,颜色也尽量沉稳。他从不刻意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或者性格、身份,而是在认真讲述这个人给他的感觉或者在他心中的地位。白色T恤如光源照射着金色的长发,令女孩看起来如同天使一般,这是女儿在他心中的位置和形象。
这是伊万来到中国后的作品,前两幅画分别描绘的是雨中的太阳岛和哈尔滨索菲亚教堂。这一时期,伊万作品的风格已至臻完美,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质。构图视角颇有列维坦式的壮观之感,这在之后对中国景观的描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笔法错综多变,细碎的笔触揭示了画家极为细腻温柔的一面。此时,他对色彩的运用登峰造极,无论是单一还是复杂都处理的异常精妙,不但给笔触以加持,更为画面带来如梦的意境和如诗的意蕴。
这是与上述两幅风景作品同一时期的花卉静物。这类作品是最能表达画家情绪,也最能展现画家用色的高度。在花卉作品中,造型几乎不受形状限制,欢快的线条,恣意涂抹的色块,高亮的光点,笔势飞扬,令画面看起来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这一切又在拖扫出的柔美色彩中得以中和平静。
此后,伊万将目光投向中国的名胜古迹,在他的笔下,长城的磅礴气势、古宅古院的历史韵味展露无遗。
比列维坦更为大胆的宏观构图,匠心独运的光影,产生了极为震撼的画面效果。这样的视觉效果和纵深感在以焦点透视构图为主的油画中很难见到。
伊万对中国人文的理解和表述十分精准到位。他用极简的色彩和线条,如淡墨轻扫晕染般,将北京明城墙角楼的巍峨和历史沧桑厚重感跃然眼前。
伊万对于中国文化有着独道的见解和感受。氤氲的色彩、粗狂的涂抹,充满力量的线条,将戏曲人物的气与势营造的毫厘不爽。他以中国元素作画,作品中的中国味丝毫不露文化碰撞融合的痕迹。
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使他不再满足于仅以中国元素进行创作,接下来以水墨进行创作似乎成了一种必然。
他的水墨作品并没有单纯的以水墨为媒,穷尽表现其它画种所能表现出的真实和造型。而是尊重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思维和笔法去传播中国画的神和魂。他保留了自己的构图视角,将原有油画中的线条提炼出来,加以变化,即延续了传统水墨的“写”,又诠释了新的“意”。
这样的尝试和转变并非偶然。伊万的画风原本就有着中国大写意的影子,他不喜欢再现和平铺直叙,讲究感觉和韵味。然后因有着独树一帜的画风吸引到很多的中国艺术家,相互交流中逐渐接触、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含蓄、厚重是他一直渴求并向往的。每一次尝试,他都做足功课,花上几年时间去学习去研究,落在画布上的每一笔看起来随兴恣意,却是实实在在下了功夫的胸有成竹。
如果只是喜欢,或模仿、或舶来其特点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再加工。只有真正的热爱,才会穷源溯流、才会充分尊重、才会调整自己去贴近去融入。而伊万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发自肺腑、融入灵魂。
孙世山
郭宁子
相关阅读
2022-01-11 11:10:14
2022-01-08 16:49:40
2022-01-05 16:38:09
2022-01-05 16:29:19
2022-01-05 16:28:37
2022-01-05 16:24:05
2022-01-05 16:10:09
2022-01-05 15: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