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中,患者能与我配型成功,是Ta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这是一场爱的双向奔赴。”10日,在杭州某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90后”杜先生经过顺利采集,成为浙江省第86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杜先生是河北石家庄人,2021年来到浙江衢州工作,是某贸易公司的一名职员。这几年,杜先生工作出差去过北京、武汉、深圳等地,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到当地血站献血,留下“爱”的足迹,至今已累计献血1800毫升。
2019年5月,杜先生在北京无偿献血时了解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当即留存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2020年10月,杜先生从新闻媒体报道中了解到人体器官捐献,又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不久后就收到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寄来的登记卡。
在杜先生看来,登记就意味着承诺,是对生命的承诺。他不断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对捐献故事的宣传报道也格外关注。
“造血干细胞捐献,如果配型成功,是自己就可以决定去捐献的事,而人体器官捐献是在身故后才能捐献的。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到来,对此我并不忌讳。如果意外真的来了,我希望身边的人知道我的心愿。”杜先生说,其担心若有这一天家人只看到登记卡,不明白是什么作用,所以当即写下:“如果我不幸发生意外去世,我愿意捐献我身体的一切,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献,去拯救其他人。遗体也捐献,供医学院教学使用。以上是我真实意愿的表达,我希望家人能尊重我的遗愿”。
他把遗愿书折叠起来,与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一起,放入随身携带的钱包里。杜先生说:“无偿献血是日常就可以做的,全国各地的血站,有机会我都要去‘打卡’。造血干细胞捐献,缘分来了,我是一定要去做的。只有器官、遗体捐献,最终要靠家人帮忙实现,随身携带着遗愿书,我才安心,这一带就三年了。”
2022年7月,杜先生接到了衢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留存在中华骨髓库的血样与一名患者初筛配型成功,询问他的捐献意愿,杜先生毫不犹豫同意了。随后,杜先生接受了相关检查,“每一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都要跟我确认捐献意愿,我的回答都是‘愿意’,这是我的心愿,既不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又可以救人一命。”
根据患者的移植计划,杜先生捐献的时间定在2月10日。杜先生提前4天入住采集医院,开始早晚注射一针动员剂,加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注射9针之后,今日一早,杜先生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因为双盲原则,杜先生和患者始终都不知晓对方的情况,患者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转交给杜先生一封亲笔信,信中写道:“深深地感谢你,克服万难,坚定地为我捐献,给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杜先生则表示:“我要感谢Ta,让我有机会去做一件这么有意义的事。”
最终杜先生顺利采集28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86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袋“生命种子”立即被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点亮生命的希望。
相关阅读
2023-02-13 14:35:47
2023-02-13 14:35:17
2023-02-13 14:33:10
2023-02-09 13:13:29
2023-02-08 14:36:17
2023-02-08 14:33:11
2023-02-08 14:32:06
2023-02-08 14: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