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新疆素有“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之称。雪山、草原、沙漠、戈壁,更是多数未曾到过新疆的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第一印象。
近来,有关新疆“海鲜”喜迎丰收的话题讨论不断。此地盛产的三文鱼、澳洲淡水龙虾、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不仅日益得到中国消费者青睐,也成为助力当地民众增收的重要产业,甚至远销海外,让世界品尝中国的 “新鲜”滋味。
水质纯水温低 三文鱼畅销海内外
9月初,记者来到伊犁尼勒克县喀拉苏乡三文鱼养殖基地,只见网箱养殖的成群虹鳟鱼经过吸鱼设备输送到岸上,随即进入盛满冰碴的保温箱急速冰鲜,由运输船送到岸边基地进行粗加工,再经冷链运至乌鲁木齐的精细加工厂。不到24小时,便可来到约4000公里外上海消费者的餐桌上。
养殖基地负责人张秀向记者介绍,基地设立于2014年,养殖的三文鱼是三倍体虹鳟。一尾鱼从鱼卵成长到成鱼约需三年时间,养殖过程经过严格监测把控,其品质和营养价值不输进口产品,价格也更具竞争力。
对新疆来说,养殖“海鲜”并非新鲜事。早在20世纪70年代,伊犁河流域就开始养殖虹鳟。此地距海甚远,为何能养三文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人铭向记者解释,流经尼勒克县的喀什河源自天山雪水,水温常年在20摄氏度以下,水质清澈冷凉,适宜冷水鱼类生长繁育。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官网显示,养殖三文鱼主要分大西洋鲑、虹鳟、银鲑和少量的帝王鲑四种。虹鳟是冷水性洄游鱼类,既可以在海水中也可在淡水中生存。
相较海水环境,淡水养殖的虹鳟是否存在寄生虫隐患?张人铭介绍,水产品中是否有寄生虫主要取决于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是否安全可控。尼勒克县的养殖水域源自天山,水质纯净;鱼卵自海外引进后便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生长,全程管控。
水量大水库多 丰富渔业资源尚待开发
水是水产品生长的重要保障资源,新疆看似缺水,实则拥有众多河流、湖泊、水库、天然坑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渔业监督处处长邓康处向记者介绍,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新疆宜渔水域滩涂超4600万亩。近年许多“海鲜”品种引进新疆进行试验性养殖,如澳洲淡水龙虾、螃蟹、罗非鱼等,品质受外界欢迎。
新疆的鱼类资源也颇具优势,邓康处说,这里有88种鱼类,其中土著鱼类46种。历史的演化、地缘的阻隔,使得新疆土著经济鱼类具有明显的区域独特性,可作为名特优新水产种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初具规模的新疆渔业,还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邓康处介绍,新疆有六七百座水库,达到冷水鱼养殖标准的约有百余个,下一步将一水一策进行筛选,逐步开发。随着新疆对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精细化管理,将为渔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就像驰名中外的鲜甜瓜果,新疆也一定会为大家送上优质的水产品。”邓康处说。
稳就业增收入 “新鲜”让民众绽新颜
来自新疆的“海鲜”,被中国网友亲切称为“新鲜”。每一份送抵消费者手中的“新鲜”,背后都是当地民众绽放的新颜。
站在三文鱼养殖基地的网箱边,41岁的沙比·沙都阿卡斯正向鱼儿抛撒饵料。他从事这项工作已有两年多,是基地成鱼组养殖负责人,每月工资为五六千元(人民币,下同)。尽管家在1小时车程外的县城,但基地包吃包住,也吸引了一些同乡来此工作。
邓康处介绍,水产养殖已成为新疆渔业主产区的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贡献了重要力量。2022年,新疆渔业总产值达42亿元,较2019年增加9.21亿元。新疆渔民人均纯收入19960元,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3410元。
无论是喀什麦盖提县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阿克苏市润泽农庄养殖基地的南美白对虾,还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丰收的螃蟹……丰富多样的新疆“海鲜”正带着当地渔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跃出天山,走向海外。
相关阅读
2023-09-13 15:44:17
2023-09-13 15:43:15
2023-09-13 15:42:37
2023-09-13 15:23:02
2023-09-13 15:10:48
2023-09-13 14:56:31
2023-09-13 14:48:29
2023-09-12 13: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