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着悠悠晚风,湘伴君在长沙后湖设计创意园西广场沉浸式体验了一回免费的大型“街头音乐会”——后湖湖畔音乐会。
舞台上,管弦乐、交响乐、民乐与流行乐“邂逅”;舞台下,大学生挥舞着手机高声合唱,孩子们坐在父亲肩头鼓掌喝彩,来来往往的散步市民不时驻足停留……
5月19日至25日,“后湖湖畔音乐会”连开7场,场场爆满。这是湖南湘江新区“2024创意后湖公共艺术年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的首个文化场景。以音乐会为开端,至今年12月,新锐艺术作品展、后湖艺术市集、2024后湖草坪艺术季等众多文化艺术活动将在后湖陆续上演。
一场场“无门槛”的全民狂欢,让城市之夜变得生动有趣,也正激活着城市文旅发展新赛道。
01
听,音乐与城市在“合唱”
“无音乐,不生活。”这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方露天的舞台,几曲悠扬的乐声,无异于一副经济实惠的治愈良药。因此也有人说,“就算全世界的音乐都能存进你的手机,也比不上听一场现场音乐会”。
近年来,不少地区以“音乐”为杠杆,撬动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塑造城市文艺新地标。
比如厦门,将海边的露天音乐会、街头的即兴表演、商场里的快闪活动等融入城市角落,这一旅游胜地如今蜕变成了一座令人瞩目的“全域演出城市”。
“五一”假期期间,歌手、乐手、舞蹈演员等纷纷走进上海城市公共空间,商圈、公园、机场打开“音乐+”新方式,在丰富市民游客节日生活的同时,也为沪上商圈再添美好景致。
城市文化,远看是风景,近看是生活。换句话说,景观串联城市文脉,最终服务的是百姓日常。
2018年12月,经过3年多的综合整治与改造,后湖艺术园全面开园“纳客”。立足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定位,这里成为长沙文创、科创产业发展新高地,也成了名企名家汇聚的“后院”。
很显然,“养在深闺”并非后湖艺术园的初衷。打造“没有围墙”的艺术馆群,让山水与文化自由对话,让人民与艺术共生共长,为群众营造“永不落幕”的文艺体验,才是它的价值归旨。
后湖此次连开7场音乐会,曲风各异,老少皆宜,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这份“城市即舞台,民众皆主角”的质朴,让原本稍显距离感的艺术空间变得可记忆、可想象、可共鸣。
演出现场人流如织,有关扰民问题、治安问题的担忧也随之而来。湘江新区(岳麓)文化馆·图书馆,橘子洲街道工委、橘子洲街道办事处等多部门派出工作人员现场值守、维护秩序,千方百计为公共文化艺术活动留一些发展空间,夜色中的城市也将平添几分艺术气息和温情底色。
可以预见,以音乐为名、与城市共鸣,匠心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城市潮流生活新地标,实现艺术进步、人民满意的多赢,未来这里还能带给人们更多期待与惊喜。
02
看,文化与旅游在“搭台”
每当音乐响起,城市也便如歌、如诗、如潮般轻快。但音乐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去年是大型演出市场井喷的一年。演唱会、音乐节等成为点燃城市文旅经济的新燃点,“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的传奇故事频频上演。
大型商演对于所在城市的旅游、餐饮、住宿、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拉动作用。与之相比,类似于后湖湖畔音乐会这类“零门票、零距离”的全民文艺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就具有相对明显的滞后性和延时性。
那是不是说明,洞开的艺术之门、激昂的音乐之声就没有魅力和价值?
显然不是。
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大型商演的经济附加效应,起到的作用其实是短暂而有限的。狂热的粉丝和歌迷,会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但随着演出舞台的转移,相关的消费也会转移。这也就是为什么近些年常常出现“旅游小高潮”,却难以“长红”“大火”的原因。
公共艺术活动,本身是为推动全民艺术普及而生,辐射范围是周边或者本城区内的市民,具有全民参与、全民体验的特点。这种“草根”属性,决定了其出圈节奏会相对缓慢。
也正是这种“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滋养,为文化浸润城市肌理营造了宜人的环境,为塑造城市气质、提升美誉度提供了无形而强大的动力。
湘伴君还记得,当年一首《成都》,短时间内让无数人奔赴玉林路的小酒馆;一首《北京一夜》,让人们至今对百花深处胡同心驰神往……
如今,湖南湘江新区融合公共艺术、线上直播、艺术访谈、艺术展示和艺术市集等多个文化场景,为市民营造异彩纷呈的艺术盛宴。以文“化”城,城市就能在一次次的“不期而遇”中,集聚人气、汇聚人才、凝聚人心,不断提升美誉度和知名度。
也当看到,文化艺术活动是一张精美的邀请函,当狂欢落幕后,对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另一种“审视”才刚开始。能否吸引人们驻足停留、深度体验,关键还在于城市本身能否修炼好“内功”。
相关阅读
2024-05-28 14:42:07
2024-05-28 14:40:16
2024-05-28 14:37:53
2024-05-28 14:33:14
2024-05-28 14:32:41
2024-05-28 14:28:33
2024-05-28 14:19:17
2024-05-28 14: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