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琼剧,漂洋过海传乡音

来源:
3分钟前

  “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是中华民族三大人口迁徙壮举。海南人早期“下南洋”,主要落足地为东南亚国家,身在异域他乡,每当望海思乡的时候,最能抒发思乡之情的当是哼唱一两句琼剧了。因而,民间有言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有海南人的地方就有琼剧。”

  晚清苦戏唱哭琼侨

  清代咸丰至光绪年间,时势动荡,很多琼州难民为生活所迫,或下南洋谋生,或被卖“猪仔”到南洋,其中有民间土戏艺人混杂而下,他们在东南亚各地求生存,也在当地撒播了琼剧的种子。

  据《中国戏曲志·海南卷》记载,道光十五年(1835年),琼州大戏班“琼城梨园班”一百多人,从府城出发,乘坐海南商人王家璧的运米商船到越南西贡(今胡志明)演出,艺人有金公仔、白玉娃、吴福光、林童等,演出了《琵琶记》《白兔记》《金印记》《方世玉打擂》等剧目。

  首场演出《琵琶记》,有一折“吃糠”戏,写赵五娘丈夫上京应考后,家乡连遭旱灾,度日艰难,赵五娘暗中咽糠,把米饭留给公婆。饰演赵五娘的白玉娃唱腔婉约柔和,做功(我国地方戏曲尤其是琼剧主要以唱、念、做、打为四大基本功——编者注)细腻逼真,侨亲触景生情,满场泣泪淋漓,纷纷捐钱捐物让戏班带回琼州救济乡亲。

  这次演出首开琼剧出国演出之先河,为琼剧流播海外开了个好头。

  此后,海南岛的琼顺班、凤兰班、福堂班、丰顺班、万年春班、联珠公司班、东安利班、琼汉年班等30多个土戏班社陆续南下旅演,随班而来的土戏艺人有陈俊彩、卢彩文、郑长和、陈成桂、姚赛蛟、琼丽卿等,并相继创办“琼崖伶人联谊会”“南洋琼粤优伶联谊会”等社团,为旅居南洋的侨胞提供了乡音乡情寄托。

  据《海南岛古代简史》一书记述:“清咸丰、光绪年间,漂泊到南洋的琼剧艺人,除了演出琼剧,还教青少年跳‘盅盘舞’,并教唱琼剧和少林武术等。”

  20世纪20至30年代,是琼剧事业在南洋发展的巅峰时期。旅新报人王振春先生在《梨园话当年》里记述:“当年海南岛艺人为逃避战火,纷纷南来,宣传抗战,声援保家卫国,成了东南亚土戏班的活动内容。南星琼剧团是最瞩目的一个,演出剧目都与抗战有关,如《还我河山》《泸州两妇人》《鸭绿江上》等,演出门票和捐款积蓄通过南侨总会,捐给中国政府,作为救国基金。”

  不是猛龙不过“洋”

  陆续南来的军戏、土戏艺人,或随班而至,或单身漂泊,主要在星洲、马来亚、文莱、暹罗、吕宋、马六甲、印尼、金边、安南等地演出,成绩卓越,但生活清苦。

  万州(今万宁)土戏男旦庆寿兰,早年创建琼顺班,因编演讽刺慈禧太后的《颐和园》《北洋狗》,遭到当局悬赏缉拿,被迫流落星洲,与黄瑞兰等艺人创办集演戏、编戏和教戏于一体的“星洲剧社”;会同(今属琼海)武生卢彩文,光绪初年在南洋跟广府班(粤剧)学戏,是琼班“科白”戏改唱“梆黄”曲调的先驱,懂得吐火吞火、空中飞人、耍弄飞刀等技巧,运用到《火牛破甲兵》《秋香过岭》等剧目,在南洋各地演出引起轰动,华侨赠以“武冠五洲”匾额。他常对年轻艺人说“发无苍白艺不精”,八十高龄了还演吐血周郎,观众称“八十小生”;民国十六年(1927年),因海南岛战乱,琼剧“开戏师爷”吴发凤(早期琼剧只按提纲演戏,没有剧本,吴发凤开始编文明戏脚本进行排演,因而得此尊称)也随班到南洋避难,虽然他在海外没有产生影响的琼剧演出,但他编写的一批土戏时装剧本《双自由》《林兰香弄嫂》《瓜寮成亲》《马伏波开琼》《继母泪》等,不断通过出洋旅演的戏班运往东南亚各地销售,并被当地戏班搬上舞台,在东南亚刮起演出“西装领带剧”热潮。

  琼剧名生郑长和四下南洋旅演,事迹尤为感人。

  1918年,初露头角的郑长和得到名旦陈成桂的赏识,邀请他到暹罗参加“成桂班”演出。郑长和与陈成桂搭演从曼谷起步,途经高棉(今柬埔寨金边),最后抵达安南(今属越南),旅演琼侨聚居的大小州府,穿越半个东南亚,历时约三年之久,“成桂班”因此誉满东南亚。

  此后,郑长和又先后于1927年、1931年、1939年来到南洋,在东南亚与海南岛之间四次往返,与名旦吴桂喜结为伴侣,并继承陈成桂的“成桂班”,易名为“长和班”,继续在南洋各地旅演传播。

  琼剧研究者徐春景曾经记述郑长和率“南洋班”最后一次赴泰史迹:“在西营避难的郑长和接到泰国班主来信,约九月中旬,便携带30多名艺友搭乘一艘小货船日夜兼程赴泰。船在海上颠簸一个多星期,艺友又饿又吐,个个脸色蜡黄。上岸后被安置在曼谷金星戏院挂牌演出。每演出一场,生、旦角各十二元,净、末、丑各三元,龙套每人五角。三顿饭由艺人自己解决。”

  早年出洋旅演的琼剧名伶还有很多很多,如近代为观众所熟悉的韩文华、王凤梅、陈乐元、三升半、新长和、谭歧彩、林鸿鹤、王广花、王黄文、林道修、陈华、红梅等,在东南亚琼籍侨亲中有很大的知名度。难怪艺友戏称:“出过洋的琼剧艺人才是真正经过磨炼的艺人。”

  琼剧走向世界舞台

  20世纪30年代前后,海南岛琼剧名伶纷纷下南洋,为东南亚琼侨传乡音增乡情,也推动旅居南洋的首代侨民、二代侨民兴起热爱乡音、唱演琼剧的热潮。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东南亚各地琼剧班社相继涌现,如培风、明天、琼联友、琼南、琼联华、琼联声、艺光及二南等,在侨民聚居地区常年唱演,名伶有郑白雪、吴雪梅、符赛珠、符青云、黎丽英、王涛、吴秋娥等,演出的剧目也以传统戏为主,如《张文秀》《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狗衔金钗》《春水浇桃花》等。

  吴雪梅是名扬新马泰的红伶,她幼年随父母从海南岛下南洋,1953年第一次登台义演,主演《爱河潮》《空谷兰》《糟糠之妻》等剧成名,曾在新加坡国风、南风、琼联华等剧团演正旦,至晚年仍参与泰国繁华剧团的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南洋旅演的艺人陆续返琼。旅居泰国艺人成立了繁华、金龙、南艺等有影响的琼剧班社;马来西亚琼州会馆联合会出版的《义演特刊》中写道:“星马琼剧团计有十余单位。”郑有铮先生《细说琼剧六十年》里也记述:“琼剧团体如雨后春笋,于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相继成立。此时的马来亚琼剧锣鼓喧天,大放光芒,说是黄金时代也不为过。”

  1982年,广东琼剧院重启出国交流活动,再次赴新加坡、泰国访问演出,琼剧名伶荟萃,演出传统剧目《张文秀》《搜书院》《狗衔金钗》等,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促使琼剧对外交流常态化,专业、民营琼剧团体及个人应邀出洋开展琼剧演出交流、教学活动络绎不断,不仅在东南亚,还远涉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把琼剧艺术传播到全世界上每一个有海南人的地方。

相关阅读

  心系家乡,回馈桑梓。6月13日,文昌市文北中学举行齐必光先生、云香兰女士捐赠屏风石揭牌暨创建齐必光教育基金仪式。  活动上,参会人员一同为屏风石揭幕。旅泰华侨齐[详细]

2024-06-25 15:55:56

  “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是中华民族三大人口迁徙壮举。海南人早期“下南洋”,主要落足地为东南亚国家,身在异域他[详细]

2024-06-25 15:53:36

  海南省万宁市2024年“谁不说‘瓦’家乡好”主题新闻发布会(兴隆专场)——“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兴隆再兴隆”21日在万宁兴隆[详细]

2024-06-25 15:51:10

  香港居民姚女士近日到海南省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企业监事变更协助公示事项,在企业开办窗口咨询导办人员的指引下,很快就完成信息填报、实名认证、电子签名,办完相关业务[详细]

2024-06-25 15:49:51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总会第十二届二次常委会暨海南自由贸易港推介会21日晚在海口举办。来自世界各国家及地区的舜裔宗亲齐聚海南自贸港,共话乡情,共商发展。  据了解,[详细]

2024-06-25 15:46:26

  今后,游客来三亚旅游将有一个新的好去处——三亚欢乐时光影视主题街区。这是海南日报记者从6月22日召开的三亚欢乐时光影视主题街区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介[详细]

2024-06-25 15:43:02

  “糟了,我之前预付的1000多元会不会打水漂啊!”端午节前,发现理发店贴出的装修歇业告示后,家住海口市琼山区的市民陈红彬心中不禁一惊。  “别担心[详细]

2024-06-25 15:41:23

  “正式进驻!”6月,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雅布伦产业园举行入驻签约仪式。这家京东方集团旗下的先锋企业,将构建京东方[详细]

2024-06-25 15:35:57

  • 意见反馈:g2416238474@163.com
  • 稿件投诉:g2416238474@163.com
  • 网站首页:www.udlsy.com
  • 客服联系:g2416238474@163.com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