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一个星期,杨志顺第一次远远看到他的55亩玉米地,他站在地边的公路上,水仍能没过脚面,地里的水至少还有一人多高,田间小路边,小树刚刚露出树尖,玉米完全不见踪影。
一场洪水过后,河南全省农作物受灾1470万亩,绝收570万亩,虽然对全省超1.2亿亩耕地的粮食生产全局而言,损失尚在可控范围内,但具体到每一位受灾农户,心痛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的农民向土地要粮食没有容易过,也从没听天由命过,排水、清淤、翻地、消毒、补种,暴雨之后,汗水继续,生活继续。
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
暴雨来临之前,没人想过,雨会这么大,这个位于河南汤阴县的小村庄里,老人们种了几十年地,从没经历过这么大的雨。
8月2日,在汤阴县西杨庄村,杨志顺的家里,他指着房顶脱落的墙皮告诉记者,暴雨的那两天,天上像泼水一般,房顶的管道来不及排水,水漫过墙皮,渗到屋里,墙皮大面积脱落,两面房子的房檐,裂开了长长的缝隙。
杨志顺的房子,地基比地面高出近一米,他家的院子,又比街道高一点儿,洪水刚来的时候,杨志顺不知道情况,推开大门想看看,大水就灌进了院子,门关不上了。幸好房子地基高,洪水没有进屋。
在西杨庄村生活了60多年,杨志顺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尤其是大水灌进院子的那一刻,让他们夫妻俩心惊胆战,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从西杨庄往北,跨过洪河,就是安阳县,和西杨庄一样,同属于一个受灾区域。位于安阳县王贵庄的张放,也在回忆10多天前的暴雨,上游的水库开闸放水后,整个王贵庄都被淹了。
撤离的时候,没人顾得上地里,尽管他们都知道,地里的玉米可能扛不过大水,但没有机会去看一眼,更没有能力阻挡汹涌而来的洪水。
杨志顺有55亩地,张放有11亩,同在王贵庄的葛风儿有13亩,在暴雨和洪水中,他们的地被淹没,一直到8月2日,还是一片洪泽,全部绝收。
他们的地,只是暴雨中受灾的一角。安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耕地受灾面积31.7万亩,成灾26万亩,绝收面积17.08万亩。
在整个河南,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农作物受灾1470万亩,其中成灾970万亩,绝收570万亩。河南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显示,这次河南农业受灾程度,“是多年来最重的一次”。
失去粮食的人们
客观说,河南全省实有耕地1.2229亿亩,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就超过1亿亩,汛情后损失虽然惨重,但不至于引发对河南粮食安全生产大局的担忧。然而,对每一个个体的农户来说,这场灾难意味着他们半年的汗水付诸东流。
8月2日下午5点多,64岁的葛风儿,骑着一个小型的电动三轮车,后面坐着66岁的葛文秀,他们从王贵庄村出来,沿着平整的田间道路,开到自己的地头,查看水势。
十多天的浸泡后,翠绿的玉米早就不见踪影,浑浊的水里,偶尔能看到发黑的玉米叶。农田边上的防护林,在水里东倒西歪,许多树完全倾倒,枝条上还有绿意,树林间有人种了向日葵,但只剩下一截焦枯的枝干泡在水里。
葛风儿把车停在一个路口,那里已经有早来的村民在聊天。村里的水抽干了,家里该晾的晾了,该晒的也晒了,没啥事儿干,就过来看看地里的情况。
由于排水设备紧张,还没有来得及排这里的水。就在2日上午,安阳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告诉记者,全县受灾农田已经抽排水24万多亩,但还有六七万亩等待排水。
还没排水的,可能来不及补种了,张放告诉记者,靠自然晾干,一个月也未必够,可能会影响下一茬的冬小麦播种。即便当下立刻开始排水,也得好几天才能排完,还要晾晒,等到机器能下地,又是好几天,然后翻地、消毒,肯定来不及补种了。
“这一茬肯定没戏了。”张放说。和葛风儿、葛文秀一样,这些60多岁的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几乎为零,不论是建筑工地,还是其他行业,都不愿意雇用超过60岁的老人,除了每个月100多块的农村养老金,地里的庄稼就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来源。务农大半生的他们,也更习惯村里的生活。尤其是这两年,粮食价格不错,他们的收入足以满足自己的生活。
张放算了一笔账,他家里11亩地,一年两季,种冬小麦和玉米,冬小麦能产1万斤左右,玉米能产1.3万斤左右。全部机械化种植,他们几乎不需要下地干活,全程雇用农机,站在地边,就能获得1万-2万元收入,收成好的话,可能会超过2万元。但现在,多一半消失在水里了。消失的是粮食,是他们半年来的生计。
受损的不只是粮食
杨志顺的损失更大,除了自家的地之外,几年前,他还租了村里其他人的几十亩地,总共55亩,同样一年两季,上一季的小麦收入,用于支付全年的地租、种子、农药、化肥、机械等,下一季的玉米,则是他的年纯收入,每年有五六万元。
65岁的杨志顺,在花甲之年重新租地种田,和家里在县城买房有关。儿子在县城上班,孙子在县城上学,让杨志顺需要在县城买房。但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每个月的月供,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幸好,这几年粮价还不错,让杨志顺得以顺利还贷。
按照计划,再有三五年,他就能还清县城房子的贷款,但突如其来的暴雨和洪水,让他的还款计划再一次后延。
张放也在还债,妻子几年前做手术,他向亲戚借了几万元,只能一点点慢慢还。只是,今年不太可能还钱了。
不只是村民们承受着巨大的损失,作为粮食主产区,整个受灾区大大小小的区域,都在为这一次的暴雨和洪水造成的灾难付出代价。
在安阳县瓦店乡,数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暴雨中受损严重。瓦店乡东路村党支部书记李科告诉记者,他们村1400亩耕地,受灾1200亩,近800亩绝产。这些地,都在高标准农田区域中,按照往年的收成计算,一亩地每年的收入在2000多元,最高的可以达到3000元。
一位当地农业部门的干部告诉记者,就在今年年初,当地启动了一项高标准农田的提升工程,投入3000多万元。在这一次暴雨中,有的道路被冲毁、有的机井受损,这些损失,还远没有统计完成。
村民的自救与他救
8月3日,安阳县汪流村外,洪河两岸的农田泾渭分明,一侧的农田中已经基本没水,另一侧则波光粼粼,让人很容易将这里当成湖泊或者水库。
两台龙吸水停在河堤上,把农田里的水抽到河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抽干这片水域,可能需要两三天甚至更长。
和安阳一桥之隔的汤阴县,也同样陷于救援力量不足的困境。在距离西杨庄不远的一处村庄中,一台抽水车正在村里抽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首先要抽的,是村庄中的积水,保证村民能够及时回村安居。
记者看到,村里的排水已经到了尾声,最后的抽水点,是村里的一个大坑,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处空地,计划要盖的建筑一直没建,慢慢成了一个坑,大水来的时候灌满了,最深的地方有2米。大坑边上的一堵院墙上,积水留下的痕迹超过一人高,这样的痕迹,在村里很多院墙上都有。
杨志顺所在的西杨庄村,也有村民在自己排水。就在村口的一户人家,记者看到,一根胳膊粗的塑料管道,从院子里伸出来,不断地把水排到街上,然后又流入地里。
“现在还顾不上地里,只能先顾家里。”杨志顺告诉记者,有些地势高的院子,排水比较快,地势低的比较麻烦,屋里还是湿的。至于地里的水,靠个人几乎没办法排,要大型的抽水机抽到河里,否则没有地方排,“我们这里本来就是最低的地方,别处的水都往我们这里流,我们只能排到河里。”
最难的是小农户
“损失太大了。”8月3日,位于东路村的高标准农田中,一位来自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说。
这是他们到安阳的第5天,自暴雨停止后,农业救灾和减灾工作就开始了,河南的农业专家们最先下田,其他地方的专家团队在此后的几天陆续到达。
王芊是7月31日到安阳市的,他告诉记者,暴雨和洪水造成的损失非常大,有些几乎无法挽救,尤其是绝收的区域中,水还没有排完,补种改种的工作非常困难。“现在还没排完水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为冬小麦播种做准备,争取不会对冬小麦造成影响”。
对已经排完水的地方,专家团队们制定了许多套不同的减灾措施,包括晾晒土地后的深耕、消毒、防疫,也包括适合改种补种的品种等。这些方法和措施,被当地农业部门印刷成一张张农业技术“明白纸”,发放给灾区村民。
“其实技术和方法不难,最难的是做农民的工作,尤其是小农户。”一位当地的农业专家告诉记者,种粮大户有补种的意愿,但小农户比较麻烦。
专家团队建议排水早的地方,可以补种生长期短的作物,如大豆、绿豆,也可以种快熟的蔬菜,如白菜、萝卜。
但对习惯了机械化种植的小农户来说,种这些陌生的作物,大部分要依靠人力,他们既缺乏技术,也缺乏劳动力,更缺乏对市场的了解,“这么多地方都种菜,到时候去哪儿卖呢?”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这些困难,不仅是农户的,也同样是支援的专家和当地农业部门的,记者了解到,支援的专家团队,承诺提供整个补种作物生长期间的技术支持,也包括冬小麦种植期间的技术支持,当地农业部门也在组织力量,帮助村民灾后补种,但对于收益的多少,他们也同样无法预测。
补种不只是减灾
相对于小农户,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的经营主体,积极性显然更高。
东路村党支部书记李科告诉记者,东路村的1400亩地,在今年年初就开始了预流转,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将土地从村民手里流转到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耕种,到今年10月,正式开始由村集体耕种。也就是说,受灾的玉米,是村民自己种的最后一茬。
8月10日下午2点,李科来到地里,查看晾晒的情况。地已经干了,机器可以下地了。这是补种的最后时机,距离冬小麦播种只有2个月的时间了,再晚,就没有补种的机会了。
很快,几台分工不同的农机开始在地里作业,收割机将枯死或半枯的玉米砍断收走,耕地机进行深翻,随后有无人机喷洒特别调配的消毒液,最后,播种机种下绿豆、大豆、玉米等。而村民们,则在田间道路上喷洒84消毒液,尽可能减少病毒滋生的可能。
李科告诉记者,所有补种的机械、种子、化肥、消杀药品,都是政府无偿提供,收益全部归农户自有。
河南农业农村厅8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天,全省已改种玉米、豆类、蔬菜等农作物20.84万亩,占全省目前可改种绝收地块的23.2%。
更多没有条件改种、补种的地方,则在为冬小麦播种做准备。8月10日,杨志顺告诉记者,他的地里已经开始抽排水,几天之内就能排完,尽管之后还要进行清淤、翻地、消毒等,已经没有机会补种,但至少,不会影响冬小麦播种,下一次的收获,依旧可以期待。
相关阅读
2021-08-16 13:48:59
2021-08-16 12:59:31
2021-08-16 12:58:52
2021-08-16 12:36:45
2021-08-16 12:35:00
2021-08-16 12:28:54
2021-08-16 12:27:17
2021-08-16 12: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