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12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黄浦江畔“绿心”绽放——从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看新发展理念》的报道。
爬山、游湖、赏园、观展,这不是在郊外乡野,而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去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正成为全球来客的“新时尚”。在温室花园的欣荣生机里、在双子山的打卡人气中、在文化交融交流的现实场景间……这座世界一流的中央公园,成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完美演绎。
2010年,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界博览会曾在这里举办。如今,历经数年精心谋划、精细“绣花”,黄浦江畔,一片城市“绿心”仿佛上海捧出的文化瑰宝,留给人民。一个文明交流的互鉴地、尖端技术的试验场、幸福生活的休憩地,承载新发展理念,面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画卷。
与世界共鸣:
在全球文化交融中瞰见开放之心
花上一两天时间精游,这一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公园,可以感知的是一场场全球文化盛宴。
公园内的原法国馆,变身为罗丹艺术中心,初冬时节,正举办罗丹作品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法国国宝级展品《青铜时代》曾经展出;如今,同一个地点,包括《思想者》等106件与罗丹相关的展品再次远道而来,与中国的爱好者展开一场艺术对话。
“中心的建成是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开放、包容、多样性的体现,是中法互信、深入合作的成果。”中心创始人吴静说,年轻人不出国门就能看到全球艺术真品,感受东西方艺术交融,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产品。
AWSAWS年终狂欢,2核1G 云服务器免费1年,专用存储全家桶免费畅享,注册立抢世博会结束后,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卢森堡等4个国家捐赠了场馆。通江达海的上海,也以常年的文化艺术活动,保留了“世界博览会”的国际韵味。规划过程中,4个场馆被原汁原味利用,开展文化展览、音乐表演等活动,成为永不落幕的公共文化空间。
不遗余力、一掷千金,公园建设的大手笔却是精雕细琢的惠民工程、文化工程。2017年9月开工建设;次年组建指挥部,协调9家建设主体、16家参建单位及有关部门;5年后的元旦,公园迎来新年首批参观市民;今年,双子山正式开放,乐水的市民从此有了攀登之趣。
世博会后,很多商界人士“相中”这块钻石地段的滨江宝地,面对以千亿元计的开发利益,决策者未为所动。直到规划落地,仍有种种疑问:一个公园,为何要以“文化”为名?
如今行走园内,每个人都能找到答案。北边的申园,是独具江南园林文化特色的园中园,掇山理水、筑房建桥,醉红映霞、古柯晚渡等八景错落有致,绝大部分建筑采用纯木结构,使用榫卯连接,见不到一颗钉子,更展现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
“根据考证,公园的方位百年前是江南水乡,建造申园,是对上海历史文脉的一种传承,也是对江南水乡空间记忆的回应。”世博文化公园设计总控单位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夏冰表示,申园采用园林“借景”手法,依山(双子山)傍水(中心湖泊),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南边的马术中心,已形成国际马文化周等品牌活动,尽显国际潮流范儿;西边的大歌剧院,外形如同展开的“中国扇”,正在建设未来亚洲演艺中心的文化巨舰,未来将成为具备歌剧艺术交流、历史展示、理论研究等功能的剧院综合体。
在双子山的“腹腔”里,属于上海工业文明的记忆也在流淌。这里有上下三层的展馆,正在举办“人民的‘镜’界——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摄影作品展”,有原址“上钢三厂”生产的如火如荼,也有上海世博会的流光溢彩,还有公园建设的热火朝天、运营期间的人气爆棚。
山的北侧,一条400多米长的时光印记大道更是时刻唤醒岁月的痕迹:28根废钢制成的树木造型路灯,为纪念原上钢三厂自制成功28吨薄板机架而建;锈迹斑斑的钢堆上,嵌入镜面不锈钢制成的“幼芽”,仿佛工业遗址新生的艺术具象。一座公园,串起了城市发展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相关阅读
2024-12-07 09:15:55
2024-11-23 10:40:41
2024-11-23 10:40:06
2024-11-23 10:31:26
2024-11-23 10:27:06
2024-11-23 10:25:59
2024-11-23 1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