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每天“泡”稻田,从1.4万个可能中挑出一粒种子

来源:
14分钟前

       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目光深邃——聂守军如往常一样,穿着一双运动鞋,驱车来到距离实验室10公里的水稻试验田。他在田边驻足,蹲下捧起一穗水稻,细细查看稻穗的穗形、粒型、穗粒数等性状。

  此时的黑龙江省绥化市气温只有几摄氏度,聂守军心中却一团火热。

  “育种人,一年就等这一哆嗦。”作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所所长、研究员,聂守军最看重的就是这些水稻种子。经过26年努力,他带领团队培育出“绥粳18”等50多个水稻品种,破解了多项农业科技难题,打破了国外育种技术垄断,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今年7月,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优中选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育种,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选育良种,则是一项漫长而烦琐的工作。

  本世纪初,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水稻品种主要以“垦稻12”和“绥粳4号”为主。然而,这两个品种优劣参半——“垦稻12”虽产量高,但抗倒伏性差,生产成本高;“绥粳4号”品质优、有香味、抗倒伏,但产量不高。为了应对不同市场需求,稻农只能将这两种掺混种植。

  聂守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从育种目标的制定、策略选择到技术路线设计,每一步都要总结经验、摸索技巧,想办法解决问题。为攻克水稻高产与优质并重这一育种难题,聂守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磨难。

  从那时起,他几乎每天“泡”在稻田,播种、管理、观察、记录、选择、收割,再对收获的水稻进行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理想的种子,再播种、管理、收割、对比试验……春去秋来,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望着一茬茬的水稻长大成熟,聂守军记录的档案材料装满了几个麻袋。

  “渴了开一瓶水,饿了泡一桶面,累了就倒在地头上打个盹儿,手里常握的是调查本”,这几句顺口溜,是聂守军和团队的工作常态。

  为了在第一时间掌握水稻长势和独特性状,聂守军每天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各个试验田。最艰苦的时候,他的办公地点只有一间简陋的小平房。每年2月末,黑土地上依旧冰雪覆盖,屋里停了供暖,他就一直戴着棉手套、棉帽子。一年中有五六个月在这里工作,一干就是七年。

  除了风吹日晒、风餐露宿,育种筛选究竟难在哪儿?

  “有的种子优质不高产,有的种子高产不优质,要想把这两个性状结合在一起,就要选出一个综合得分高、没有明显缺陷的选手。”聂守军说,“打个比方,就像选个考试不偏科的学生。”

  然而,从理论上来说,选育的新品种同时具备两个优良性状出现的概率只有1.4万分之一。聂守军要做的,正是从1.4万粒种子中找到那一粒。

  黑龙江省农作物一年一熟,这意味着一年只能在田里观察一季水稻长势。受资金、场地、气候等多种条件限制,一垧地能种25万株水稻。加上性状的优良基因很难重组,很多情况下创造不出符合目标要求的材料,从成千上万份材料中选择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试验所需要的1.4万株不可能一次就能做出来。每选出一部分,下地之后长时间观察,根据表现再进行筛选,再一代一代观察,优中选优。

  “农业是个慢功夫,农业科研更是如此。”聂守军始终坚信,育种方向的形成源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磨合,更是修炼。可能长时间投入没结果,可能日夜等待也难免颗粒无收……但这些都是农业科研日常经历的事情。唯有扎得下根、沉得下心,才能有所收获。

  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整齐排列着大小一致的玻璃瓶,里面装满黄澄澄的稻粒,瓶子上贴着它们各自的名字——这些都是聂守军的“孩子”。

  聂守军拿起贴有“绥粳18”的瓶子,捧在手心,格外欣喜:“这个小家伙最争气,如今已经成为黑龙江第二、三积温带主栽品种,占全省水稻种植近六分之一。这些年还走出了黑龙江,走进了吉林、内蒙古、新疆、陕西。”

  统计显示,2017年、2018年,“绥粳18”成为我国单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年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26年来,聂守军带领团队选育出了一系列优质、多抗、香型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4亿亩,增收稻谷超过70亿公斤。

  “接地气”的科技特派员

  一粒好种子,要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更要走向田间地头。

  一位好的农业科研人,要做得好研究,更要服务好百姓。

  作为水稻育种人,聂守军深知这个道理。

  2014年,聂守军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厅任命的科技特派员,他为自己明确要求——做“接地气”的科技特派员。在他看来,“接地气”首先要了解当地政府、企业及农户的技术需求,这样才能因地制宜,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在黑龙江省绥滨、绥棱、望奎、通河等地调研期间,聂守军发现,由于缺少优质、高效水稻品种,农民收入不高,农业发展缺乏特色。于是,他主动带着培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走村串户进行推广。“聂水稻”成了稻农们对他的称呼。

  每次到服务点,聂守军首先了解当地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技术问题,细心摸查稻农的技术需求。随后,他与当地的水稻种植户结成科技支农对子,从育苗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

  “‘聂水稻’来了,俺们种田有了新方向,钱袋子也鼓了,更放心了!”姜维军是鹤岗市绥滨县忠仁镇黎明村村民,2015年起与聂守军结成帮扶对子。在聂守军的帮助下,他与农业企业对接,为自己的大米找到了销路。后来,聂守军推动忠仁镇与中粮集团、绥化市万胜米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农业,优质稻米产业化逐渐成为现实,老百姓种粮增产又增收。

  王忠艳是水稻种植的“老把式”。他没想到的是,原本精打细算的自己,在“聂水稻”面前成了“小学生”。王忠艳家在绥化市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5年来,在聂守军的技术指导下,依托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每亩节约成本近50元,平均亩产提高48.7公斤。这样“一增一减”,王忠艳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水稻种植能手。

  推介新品种,普及新技能,宣传新方法……聂守军走到哪儿,就帮到哪儿。越来越多村民转变种植意识,提升种植技能,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选用“绥粳18”“绥粳28”“绥粳302”等优质水稻新品种,过上了好日子。

  “再好的品种和技术,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给老百姓带来收益才是真的好。”6年来,聂守军通过技术对接与科技服务,累计在帮扶地区推广水稻新品种、新技术20余项,累计推广面积240万亩,带动农民增收3.8亿元。

  如今,每年无论是春季育秧,还是秋季收获,聂守军和他的科研团队都会深入田间地头,解答农民困惑,听取来自一线的真实需求。

  “离开这片土地,心里就不踏实”

  “猫”在实验室,他是水稻育种专家;

  扎在田间地头,他是水稻种植行家;

  跑在种子市场,他是产学研的先锋……

  ——同事们这样评价聂守军。

  “种子不走向市场,就不能更好地得到检验,既阻碍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又影响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因此,聂守军从未把目光局限在实验室,而是瞄向更广阔的天地。

  为进一步加速水稻新品种成果转化,聂守军提出农业科研与科技企业合作的新思路,大力开展成果转化工作,推动水稻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模式的发展。

  自2014年起,在黑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优惠政策的引领下,聂守军与绥化市盛昌种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动“绥粳18”大面积推广,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科研人员不能做市场经济的门外汉。”在聂守军的身上,良种转动“市场魔方”、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功效正在凸显。

  一手抓科研,一手促生产,聂守军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及课题2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2项。他被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任命为黑龙江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别人都说,“聂水稻”成就大了,是不是要歇歇了?在他看来,出发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何出发,“离开这片土地,心里就不踏实。”

  1969年,聂守军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在田间长大,对脚下的土地有着天然感情。

  1995年,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他进入黑龙江省农科院工作。他回忆说,当时全班81个人,从事农学的只有4个,很多人都选择转行。

  “择一事,终一生,我的根永远连着黑土地。”面对多家南方高校及科研院所给出的优厚待遇,聂守军从来没动心过,他始终守护着黑土地上的“丰收梦”。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聂守军说,育种之路没有尽头。在广袤田间,哪怕只是稍微好一点的种子,他都要选出来,让它去繁殖、去生长,点燃田野上的希望。

相关阅读

19日晚间,内蒙古阿拉善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公布与闫某、姜某同行6人在额济纳旗的活动轨迹。  通告显示,10月18日,西安市通报与闫某、姜某同行至西[详细]

2021-10-20 09:30:46

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目光深邃——聂守军如往常一样,穿着一双运动鞋,驱车来到距离实验室10公里的水稻试验田。他在田边驻足,蹲下捧起一穗水稻,细细查看[详细]

2021-10-20 09:30:10

几个月前,马弘被她的病人打伤了4根肋骨。  “我们常开玩笑说,没被病人打过的精神科医生,职业生涯是不完整的。”马弘事后笑言。  作为北京大学第六[详细]

2021-10-19 13:26:17

入秋后的北京,凉意渐浓。天还没亮,郎银华就穿着深蓝色的工作套装出门了。每天早上7点半,她都会准时赶到海淀区文晟家园养老服务驿站,打扫卫生、开窗通风,为一天[详细]

2021-10-19 12:49:02

大概从2019年起,我国许多城市兴起了共享自习室。根据行业报告数据,这些共享自习室的主要用户并非学生,而是已经步入职场的青年群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们出行[详细]

2021-10-19 10:45:45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刚刚过去,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老年大学”的学生身上。  一边是报名排长队,一边是学员不想毕业。“沉迷学习不能自拔”&ldq[详细]

2021-10-19 10:45:12

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和第二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将于23日在郑州开幕,目前河南已征集人才岗位需求17.35万个,各项[详细]

2021-10-18 17:05:21

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7%,涨幅继续扩大,创历史新高。四季度中国PPI走势如何?当天,中国国家统计局进行[详细]

2021-10-18 16:44:28

  • 意见反馈:g2416238474@163.com
  • 稿件投诉:g2416238474@163.com
  • 网站首页:www.udlsy.com
  • 客服联系:g2416238474@163.com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