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阜阳迈入高铁时代迎来的第一个春运,务工大军外出“淘金”、打道回“阜”不再难。铁路部门预计,今年春运40天,新建高速铁路阜阳西站与既有普速铁路阜阳站将发送旅客174.5万人,其中三分之一乘客将乘坐高铁往返阜阳。
安徽阜阳市人口超千万,是闻名全国的劳务输出集散地之一,每年有300多万人在江浙沪等地务工。
春运年复一年,今年阜阳有新变。今年是阜阳迈入高铁时代迎来的第一个春运,务工大军外出“淘金”、打道回“阜”不再难。
去年12月1日,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段、郑州至阜阳高铁开通。位于安徽北部的阜阳、亳州成为安徽最后进入高铁时代的两座城市。
铁路部门预计,今年春运40天,新建高速铁路阜阳西站与既有普速铁路阜阳站将发送旅客174.5万人,同比增长26.3万人,增幅18%,其中三分之一乘客将乘坐高铁往返阜阳。
外出“淘金”,难忘当年春运难
刚刚过去的2019年,阜阳两条高铁开通,与合肥、南京、上海和郑州等地相连通。
“有一条高铁线路竟然在老家临泉县设了站点,我们通过手机就能方便买到票。” 春运首日,在上海务工的安徽阜阳临泉县人陈峰,谈起春运变化显得格外激动,“今年春运,我们在上海打拼的阜阳人,终于可以坐高铁回家过年了,而且3个多小时就到家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阜阳站的春运一天就有万人以上的客流量。在很多“老铁路”人看来,当年阜阳站站外广场、候车室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的“人海”场面,其火爆的场景俨然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春运记忆。
出去时,蛇皮袋里装被子;回来时,旅行包里装票子。这是当时外出农民工的真实写照。
“过去春运阜阳运输压力大,其原因主要是铁路运力不足。”阜阳站客运主任李成林回忆,20世纪70年代,阜阳站不过是皖北青阜支线尽头小站,2条股道、2对客车、2个售票窗口,年客发量不到60万人。
“当时,阜阳站候车室狭小,仅能容纳300多人,哪能容下成千上万的务工大客流?尘土飞扬的站前广场,遇上雨天,泥浆四溅,旅客浑身是泥,列车严重超员。上厕所同样困难,农民兄弟吃尽苦头。”谈起当年春运“难于上青天”的情景,阜阳“老铁路”张林至今仍历历在目。
高铁现代化,今年春运不再难
铁路发展“加速度”,为阜阳注入强大活力。
如今,商阜、青阜、阜淮、阜麻、阜六、漯阜铁路与京港高铁商合段、郑阜高铁等8条铁路线在此交汇,形成皖北重要“米”字型铁路枢纽,列车开行呈几何极数增长。
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阜阳西站站房,旅客候车大厅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最多同时可容纳4000人。
铁路部门统计,刚刚过去的一年,阜阳两站日均开行客车267列,年发送以农民工为主的旅客超过1293万人。
高铁时代,阜阳站候车能力、运力配备创历年之最,列车高密度开行,客运人畅其流,“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不复再现。
“以往,我们像疯子,到达阜阳站第一件事,就是急忙跑到售票窗口前排队购票。”常年在长三角一带务工的阜阳市高塘乡农民韦力风趣地说。
“过去,每逢春运,一张小小的车票,牵动千万人的心。车上人挤人,厕所里也是挤满了旅客。”阜阳西站副站长张玉良说,“今年春运,不仅要让旅客走得了,更要让他们走得好。”
今年春运,阜阳站计划增开56列旅客列车,日均开行列车数量达181列。春运高峰时段,阜阳平均每4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去往全国各地。阜阳市民从家门口就能方便地乘坐高铁列车前往北京、上海、郑州、西安、深圳、温州、合肥和亳州等地。
阜阳至合肥最快旅行时间由过去2小时23分压缩至55分,阜阳至上海最快旅行时间由过去的8小时32分压缩至3小时9分。
“铁路巨变,造福一方百姓。” 阜阳北站营销科长袁晓伟自豪地说,“阜阳迈入高铁时代,今年春运,新通道、大运力,春运不再难了。”
智慧春运,旅客走得轻松快捷
春运不再难,服务也更加人性化。铁路高铁站车全面推行电子客票,阜阳旅客只需在自动闸机上刷下身份证,然后进行脸谱识别,即可完成自助化实名验证、验票,实现轻松进站乘车。
“2015年春节过后,我从阜阳去宁波打工,临上车时,突然发现丢失车票,只好一路小跑到售票窗口办理挂失补票业务,真是麻烦。”在外务工20多年的阜阳市临泉县谭棚镇旅客李国玉对此记忆深刻,“电子客票时代,不用排队买票了,也不用担心车票丢失了。”
智慧服务,更加温心。高铁阜阳西站配备有自动验票机、人脸识别、自动扶梯、中央空调等先进设施,让春运旅客出行有了新体验。
虽然今年春运的变化很大,但有一点却没有变。今年,阜阳地方政府部门与铁路联动,仍在开展持续10多年的春运“接您回家”活动,热心为务工旅客包车服务,开行专列,助力他们平安返乡,致力早日实现精准脱贫,振兴乡村经济。
“阜阳自2008年连续13年开展‘接您回家’活动,有近6万阜阳老乡带着学到的技术和积累的资金回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5万多个,年产值近220亿元,带动就业45万人。”阜阳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贺告诉记者,“进入高铁时代,阜阳高铁与普速双轮驱动,市民出行更加便捷,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走出家门挣大钱,脱贫致富在当年。”这句流传甚广的阜阳新民谣,真实地反映了阜阳农村“外出一人,致富全家;一户打工,带动全村”的深刻变化。如今,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这段新民谣必将注入新的内涵。
相关阅读
2021-01-22 10:09:40
2021-01-22 10:02:55
2021-01-22 09:56:33
2021-01-22 09:48:45
2021-01-22 09:42:43
2021-01-22 09:40:10
2021-01-22 09: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