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洲“通过‘亲清在线’平台,向符合要求的在杭过年非浙江户籍务工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补贴,‘一键直达’个人银行账户。”福建泉州将给外地职工发放每人200元网上红包,困难职工家庭每户给予1000元补助,春节期间取得职业证书的最高还可获得3000元补贴。近日,全国多地发布政策,对就地过年的外来建设者施行关心关爱行动,确保他们度过欢乐安全祥和的春节假期。
暖心!这些举措一出,顿时赢得广泛点赞。不管从哪方面讲,这些做法都体现出了高情商,都展现出一座城市应有的人文精神和底层关怀。
向就地过年的外地建设者“送红包”“送温暖”“送祝福”“送健康”等,发生在浙江、广东等地,丝毫不让人觉得奇怪。犹记得去年2月,义乌为应对疫情,加强企业用工保障而专门发文:“对企业通过包车、企业间拼车等方式接送来源地相对集中的员工所产生的包车费用,由市政府全额补助;对自行返义的员工给予补贴。”去年3月,杭州余杭区辟出复工专列,搭载1291名湖北籍乘客从湖北返杭。有关报道显示:“这是湖北省复工以来,首个由区县组织开设的湖北复工高铁专列,该专列单趟载客数也创造了全国复工专列之最。”
一些地方善待外来建设者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以贯之。这种善举,不是故意表现,也不见表演痕迹,而是真心真意对外来建设者好。由此,需要探讨一个问题,一些地区为何相继推出温情措施“留客”?
答案再简单不过,外来建设者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他们用汗水和青春装扮了城市容颜,当地善待他们是做好公共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这种善待,不能简单归结为功利目的,更应该看到这些地方的治理能力较强、文明素养较高,更能意识到人的价值,治理者善于直面问题、化解难题。
最简单的事实是,他们打出关心关爱“组合拳”,可实现多赢。既响应了中央号召,也让外来建设者安心过年;既展现了城市温度,也提升了城市形象。最关键的是,外来建设者安了心,对城市更有感情,也更有动力为城市建设出力。近几年,多地纷纷“抢人”。“抢人”贵在出实招,也贵在持久,更贵在走心。留得住人关键在留得住心,尽量让外来建设者产生归属感,这才真是真正高明的“抢人”之举。
多地通过制度安排“慰留”外来建设者,也给全社会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究竟该怎么对待外来建设者?傲慢写在脸上,一副爱来不来的嘴脸,显然很愚蠢;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也不明智;歧视外来建设者,从多个层面限制他们更是下下策。时代在变,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人的价值越发显现。毕竟,城市是靠人来建设的,城市运转也是靠人来发动的。吸引到更多人参与到城市发展中,城市才能热气腾腾。
一定程度上说,关心关爱外来建设者,是城市的“反哺”之举,是应有的良性回馈。这种回馈,力度应该更大一些,应该形成恒久的制度,应该从顶层设计上让外来建设者真正融入当地。换言之,我们应该真正梳理城市与人的关系,应该重构城市与外来建设者的联系。知恩图报的城市,一定充满着浓浓温情;善待外来建设者的城市,一定前途无量。
相关阅读
2021-01-22 10:09:40
2021-01-22 10:02:55
2021-01-22 09:56:33
2021-01-22 09:48:45
2021-01-22 09:42:43
2021-01-22 09:40:10
2021-01-22 09: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