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则招聘公告,因其“高薪”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市两所中小学招收清华、北大毕业生,实行年薪制,签订3年聘用合同者,每人年薪50万元(税前);一次性签订6年聘用合同者,每人年薪60万元(税前)。相关岗位带有编制,优秀的应聘者还能获得住房政策或安家费用上的优惠待遇。
长期以来,对非一、二线城市而言,要想实现基础教育水平的发展,通过政府财政支持,让一些公办学校给予教师更加优厚的物质待遇,不失为一条可行道路。鄂尔多斯凭借煤炭资源而兴起,其经济水平不亚于一些大城市,因此不难通过投入资金支持的方式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不过,在“高薪征才”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不是所有中小城市都具备鄂尔多斯的经济实力,这些城市想用“砸钱”的方式吸引人才,很难长时间持续发力。与此同时,一个城市是否有发展前景,同样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在考虑就业定居的城市时,很多人不会只看眼前的收入,更会考虑长远发展的问题。因此,对鄂尔多斯这样的城市而言,通过高薪把人才“引进来”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更得认真思考怎么才能把人才“留下来”,进而全面提高当地教育水平,把引进人才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
要将人才“留下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障人才政策的长期性和延续性。上述新闻之所以具有冲击性,就在于它让不少人深感意外,也有不少人担心:这样的优惠政策能不能长期维持下去?对此,当地政府需要给出明确的答复,尤其是教育部门,需要把“高薪征才”当成长期坚持与完善的举措,而非一时的噱头,如此才能让有志于加入当地教育事业的人才“安心”。
与此同时,对人才的优待也不能只体现在薪酬上。优秀人才在就业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即便不留在北京,不少人也会选择去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更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更高的地区发展。这不仅是因为当地工作薪酬待遇好,更在于这些地区可以更好地为年轻人提供人脉资源、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各方面的保障。这些配套资源可以形成人才的聚集效应,助推当地全面发展。因此,求才的城市,还需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经济发展的延续性、优惠政策的丰富性与区域合作的有效性等多方面,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从而更好地吸引人才。
对于此次招聘,有人评价说,只招“北大、清华毕业生”,很像是在“打广告”,来自顶级名校的学生,未必就是优秀的教育人才。如果各类城市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能绕过“唯名校论”的思路,用更加全面的衡量指标来吸引与考核人才,也许能有更多收获。
相关阅读
2021-11-05 09:04:18
2021-11-03 14:57:39
2021-11-03 14:50:57
2021-11-03 14:44:47
2021-11-03 13:43:43
2021-11-03 13:42:24
2021-11-03 12:15:26
2021-11-03 11: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