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财经大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1-2022)》。这份报告的团队由近30位国内外顶尖大学毕业的博士组成强调短期风险防控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改革治理的稳中求进相结合,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急管理项目“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中国经济系统建模与仿真”的资助。
报告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风险和机遇。从价格和成本的角度,尽管目前CPI不高,且工业企业利润总体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升增加了中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特别是下游中小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需求增长乏力的双重压力;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我国教育错配现象较为突出,会对个体收入产生“扭曲”效应,应通过推动教育公平,改善收入代际流动,同时从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占比,完善再分配税收体系等多个角度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从债务构成方面看,企业部门杠杆率水平较2020年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近年来高位,企业债务风险仍未充分释放,而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出规模增加和期限延长的特点;在推动数字经济的进程中,数字人民币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测试正稳步有序进行,对深化金融普惠、增加人民币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环境治理方面,双碳目标下,经济增长存在降速风险,但长期中存在的产业与能源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压力将成为新的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全年失业率波动下降,新增就业人数同比显著上升,略低于2019年,求人倍率持续处于高位;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均回到疫情前区间。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受部分地区散发疫情影响,年内失业率最高点5.5%出现在2月。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失业率持续下降,10月份降至4.9%,同比下降0.4%。截至10月新增就业人数累计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1100万人的任务目标。其中,高级技师、技师需求缺口较大,第三季度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能人员求人倍率分别为3.05、2.7、2.51。
此外,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逐步上升,10月为48.6小时,同比上升1.9小时;前三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累计18303万人,同比上升2%;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均收入为4454元,同比上升10.4%,两年平均增速6.16%,回到疫情前2017-2019年6%-8%的区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相比疫情期间大幅上升,到第三季度为26265元,同比增长9.7%,两年平均增速7.1%,恢复至2017-2019年疫情前平均水平。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总负责人田国强在分析今年的经济数据时强调,要破解经济发展面对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落实稳中求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必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历史视野、实践探索和理论高度三个维度来得到答案,“要处理好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改革治理、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性和特色性以及市场化改革和加强管制的改革这四大辩证关系。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综合改革治理不仅要有决策的科学性,更要有谋划的艺术性。”
相关阅读
2021-12-28 16:43:44
2021-12-28 14:32:41
2021-12-28 11:01:32
2021-12-28 10:43:45
2021-12-28 10:39:15
2021-12-28 10:17:45
2021-12-28 10:16:03
2021-12-28 1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