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多,广东医生团队完成一项原创性临床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时间限制性节食的肥胖治疗模式主要得益于能量限制,革新了过去对节食模式的传统认识。
近日,该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通讯作者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教授张惠杰,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署名单位均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减肥是现代人的共同话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超过一半成人超重/肥胖。研究显示,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大多数是由饮食热量摄入过多与活动减少引起的能量过剩引起的。“过午不食”的限时饮食模式在国内外皆有悠久的历史。张惠杰称,限时饮食是一种流行的轻断食模式,它将每天的进食时间窗限制到8至10个小时,因其简单易行且能够有效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而备受关注。
然而,限时饮食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尤其限时饮食与单纯能量限制相比,在减重和代谢改善方面的长期临床疗效尚未得到充分评估。
因此,张惠杰团队发起这项原创性临床试验,探究限时饮食和常规能量限制相比对肥胖患者的体重和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影响。
在该项为期12个月干预的原创性临床研究中,经严格筛选的139名成年肥胖患者随机分为限时饮食组和常规能量限制组。
其中,限时饮食组每日进食时间为8时至16时,其他时间只能喝无热量的饮料;常规能量限制组则不限制任何进食时间。两组均接受相同的能量限制,其中男性每天摄入1500至1800千卡,女性每天摄入1200至1500千卡,约占患者原来每日摄入热量的75%。
研究团队有营养师全程为肥胖患者提供饮食指导,而且会利用手机APP指导、面对面随访等方式对肥胖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指导。
研究显示,限时饮食与常规能量限制两种饮食模式干预下,肥胖患者平均能量摄入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两种饮食模式均得到患者良好的依从,两组患者的饮食达标率均在80%以上。
张惠杰表示,限时饮食组患者较基线平均体重减轻8公斤,常规能量限制组患者平均体重减轻6.3公斤,两组同样有效。与干预前相比,限时饮食组的肥胖患者腰围减少了8.6厘米,常规能量限制组患者减少了7.2厘米。从统计学上看,两组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认为效果相同。
在饮食干预的12个月中,肥胖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仅部分患者报告了由于能量限制引起的轻度的乏力头晕、或胃肠道不适等的不良反应,患者在研究人员及以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后,不良反应可改善。
张惠杰认为,限时饮食干预与常规能量限制同样有效,不过“过午不食”这样的限时饮食因其比较简便易操作,能比较简单地实现控制热量摄入的效果,可操作性更强,“显然这种模式是大家更加愿意去接受的”。
据介绍,“限时饮食与减重”原创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限时饮食干预是体重管理的安全、有效且可替代的选择,同时强调了限制能量摄入在限时饮食模式发挥减重疗效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
2022-04-22 09:40:34
2022-04-22 09:37:54
2022-04-22 09:34:31
2022-04-22 09:33:55
2022-04-20 15:16:43
2022-04-20 15:16:07
2022-04-20 14:29:22
2022-04-20 14: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