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敲下这行标题之前,我对一位聊天机器人说:“描写一个森林里危险的小木屋。”
不到10秒,屏幕上跳出了如下回答:
“小木屋位于森林的深处,黑暗而幽静,充满神秘感。落叶围绕,树枝刺耳;风吹过小木屋,又落下一片又一片的叶子。野兽的咆哮声从远处传来,让人不寒而栗。小木屋的门紧紧关上,传说这里住着一个神秘的老人,时而可以看到他出现在森林里,时而又不见踪影。”
生动,翔实,引人入胜!
看到这段描写之后,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冒出一个念头。假如我让AI替我写完这篇稿子,编辑会不会也无法发现?
下一个念头是,假如编辑终究察觉到了这一点,会不会把我这位大活人记者请走,稿子都交给AI来写,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意识到这个可能性之后,冷冷的冰雨在我心头胡乱地拍。
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经常写科普稿件的记者,我对AI创作能力的发展并不陌生,去年也抱着试着玩儿的心态,用AI画过几张图。
或许,有失业危机的不只是我。
2017年,人工智能软件CheXnet就已经能够迅速处理上百张胸部X射线图片,从中找出感染肺炎的病例,它仅仅用了两个月,通过“吃掉”11.2万张胸片,就从医学小白成长为诊断高手。同样是2017年,很多人大概也还记得,排名世界第一的围棋冠军柯洁被“阿尔法狗”战胜。美国科技媒体CNET自去年11月起,就已经开始使用AI进行部分内容的创作,读者们似乎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如今,OpenAI公司训练出来的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火到出圈,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它,或表达惊讶,或表达忧虑。ChatGPT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帮大学生写论文,帮“社畜”写报告、回邮件,给程序员和律师“打下手”……而大洋彼岸的美国数字媒体公司BuzzFeed已经宣布,将要使用ChatGPT协助创作个性化内容,公司12%的员工将会被裁员。
看,写稿的我可能真的要被AI取代了,就像被珍妮纺织机取代的女工。
机器取代人力,这似乎是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话题,在人们讨论之余,旧的岗位或职业消失了,新的职业和新的机遇也在不断出现。5年前我还觉得,搞创作的人对于被AI取代这件事“可以暂时放心”。然而,不过是眨眼间,历史的车轮就碾到我的脸上了。
不能否认的是,在进行更具创造性的工作方面,人工智能暂时还没有取代人类的实力。它的优势更多体现在模仿和学习上,把中规中矩千篇一律的应用文交给它来写,似乎再合适不过了,还可以把人类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我可以把一个消息模板“喂”给它,再丢几个关键词,一篇不需要有什么创造性的新闻消息或许就出现了。起码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写出一篇抒发强烈个人情感的东西——就像我现在所写的这篇。
但我也不敢说“不用担心”这样的话了。人工智能在飞快迭代,迅猛发展。质的飞跃和瓶颈的突破,也许就在下一个5年之后,甚至,5个月之后?
好吧,如果我真的被AI取代了,那我或许可以考虑去当一个用文字“投喂”AI的人,每天写大把大把的文字“喂”给它,好让它拆碎了,拿去给别人写新的。没准儿真的会有这样的新职业出现呢,毕竟,人工智能强大的抓取和深度学习能力,是需要有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学习来源的。
在技术进步和时代洪流面前,恐慌毫无意义。我们需要调整的不只是个人的心态,也需要社会为技术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变革而托底。
最终,我再次打开了机器人的聊天框,这一次我问它:“未来,人类和AI的相处模式是什么样的?”
“人类和AI可能处于合作关系,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力,但是也有可能会出现竞争与对立的情况,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人类和AI之间的协调。”
它说。
相关阅读
2023-02-14 09:36:09
2023-02-14 09:35:24
2023-02-13 09:52:39
2023-02-13 09:38:58
2023-02-10 15:55:06
2023-02-10 14:25:52
2023-02-10 14:23:42
2023-02-10 14: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