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1613年5月19日,明代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旅途。他的心情很好,写下了《游天台山记》,这也是现存《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
后来,5月19日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用以纪念这位奇人。
芒鞋竹杖,考察探险、遍览奇景,徐霞客一辈子都在专心做旅行这件事,被后人戏称为“超级驴友”。秉承着洒脱肆意的生活态度,他在几百年就做到了“诗与远方”兼顾。
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
就徐霞客身处的年代来看,他可能是个比较另类的人,虽然从小就聪明,但对考取功名几乎没什么兴趣。
他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读书,尤其喜爱地理图志之类的书籍,也很羡慕历史上那些游历四方的旅行家,正所谓“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
徐霞客的运气很好,父母思想开明,都比较支持他的爱好。他的母亲王孺人还曾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所以,后世常说,“弘祖之奇,孺人成之”。
怀揣“问奇于名山大川”的想法,二十岁出头时,徐霞客开始专心旅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三十多年间多次出游,历尽艰险,但也遍览奇景,人生变得多姿多彩。
最会写日记的“旅游博主”
如果单纯从旅行的角度来看,放在今天的话,徐霞客很可能是个心细且非常有眼光的旅游博主,这首先就表现在每次出行都会做好攻略,“定方而往,如期而还”。
此外,他去过的地方,很多都成了如今闻名于世的热门打卡地。曾有人粗略盘点,天台山、雁荡山、武夷山、黄山、庐山、恒山、九嶷山等都在徐霞客的到访清单上。
更重要的是,在旅行过程中,徐霞客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记录地理风貌、山川风物等等。这也为人们后来能够看到《徐霞客游记》打下了基础。
比如,他曾在《游九鲤湖日记》中记录了一番奇景:“即缙云鼎湖,穹然独起,势更伟峻,但步虚山即峙于旁,各不相降,远望若与为一。”
有些人的性格里带有冒险因子,天生就属于远方。徐霞客大概就是这类人,初登黄山时,尽管大雪封山,依然游兴不减,写下了著名的《游黄山日记》。
面对雄奇秀美的景色,徐霞客忍不住感叹道,“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据说被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流传至今。
庐山也是徐霞客很喜欢的名山。他曾在庐山游览五天,为攀登汉阳峰,不辞辛苦“攀茅拉棘”;考察三叠泉,“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
有趣的是,他的旅行往往“不走寻常路”,不会刻意避开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为的是寻找没有被人见到过的美景
热衷探险的超级“驴友”
游历名山大川,体会风土人情,听上去或许很惬意,但对徐霞客来说,旅行在很多时候绝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类似于科学考察的探险活动。
古代科技不够发达,他当年去的很多地方,开发程度远不如现在。但徐霞客始终坚信一点,“凡世间奇险瑰丽之观,常在险处”,因此毫不畏惧,还曾考察过多个岩洞溶洞。
名刹、温泉、飞瀑、奇峰……每每遇到类似的景致,徐霞客都将探险猎奇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一定要寻根究底,想方设法也要前往,尽可能把疑虑之处搞清楚。
搞科研,徐霞客是个相当求真务实的人,把“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宗旨贯彻到底。
徐霞客两次游历黄山,考证出黄山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又先后登上天都峰和莲花峰,仔细比较后,认为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这一发现,后来也被证明是对的。
这些只是徐霞客各种考察成果的一小部分。在知天命的年纪,他依然没有放弃旅行,可惜的是,在最后一次行程里,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无法继续前行。
被送回老家后没过太长时间,徐霞客就去世了。他留下的手稿等内容,被编为《徐霞客游记》,涉及文化、经济、历史、地理、水文等诸多领域,是文学著作,也是一部科学著作。
“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 无论人还是书,都无愧于这个评价。
时光悠悠,徐霞客留下了令人感叹的传奇经历,也留下了热爱自然的精神内核,“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人之一生,应当满怀憧憬,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
相关阅读
2024-05-23 14:27:31
2024-05-23 14:25:50
2024-05-23 14:22:39
2024-05-23 14:11:40
2024-05-23 14:10:24
2024-05-23 14:06:35
2024-05-23 13:59:43
2024-05-23 1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