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出游,是景区控流的手段,也可大幅降低其管理成本,还能提升人们的出游体验。
据报道,加长版“小长假”已经结束,不同于以往“说走就走的旅行”,“无预约,不出游”成为今年“五一”旅游的新亮点。在北京一些热门景区,游客忍不住点赞景区“预约制”的实效——“山和花海代替了人山人海”“童年记忆中的北海公园回来了”。
其实,预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最大的好处是减少各种盲目的成本。比如,最常见是见面约时间,就是为了不白白消耗彼此的时间。又如,预约看病保证能看上想看的医生,如果时间精确一些,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等候。再如,乘车提前订票,也有助于妥善安排行程。
至于旅游出行的预约更是好处多多。“说走就走的旅行”说起来是浪漫利索,如果乘兴到了目的地,景区买不到票则可能扫兴而归,白白浪费时间与金钱不说,还影响心情。如果能先行预约,显然这些不确定性都可以避免。
更进一步,如果预约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能够了解到景区的预约人数,以及分时段分地点的进入信息,还可以帮助游客作出理性的选择,减少进入景区的等候时间以及扎堆游览,更有助于提高出行的便利以及游览的体验感,提高旅游的质量。
预约出游的本质,是提供信息透明的旅游服务,是景区对游客精确控流导流的有效手段,本身也可以大幅降低管理成本。如减少现场售票服务、减轻游客集中的安全管理压力等。
不过,景区实行预约调控客流,并非单纯服务管理手段,还有其利益取舍。景区开门迎客,多一个人便多一分利,可谓多多益善。前些年旅游黄金时段,景区人山人海、人满为患,饱受诟病,因此才有了后来的限流规定。但在具体操作上,不少景区都实行景区现场售票与网络售票并轨的方式,仍是售票优先于控流,结果导致控流不及时,游客扎堆堵在景区大门的现象屡有发生。
可见,预约出游对游客来说是习惯问题,而对于景区经营者而言,则是一个利益取舍的命题。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各地对景区作出了更严格的限流规定,而全面实行预约出游的出发点,是优先解决旅游集中出行与疫情防控的矛盾,“新常态”中多少都有“非常态”的味道。待到疫后社会生活回归正常,预约出游能否成为旅游服务的常态,还有待观察。
而要真正使得预约出游成为旅游的“新常态”,恐怕还得从根本上提升旅游经营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动力。即强化旅游经营者提供信息指引、品质保证的义务,出游预约服务成为旅游消费的契约选项,引导旅游经营者走出低维度对“人海”逐利的依赖,转向差别化、精细化的运营,把更多的功夫下在平时,细水长流、提质增效。
至于游客出游的预约习惯,在一机在手、一点而就的大信息时代,并不是难事。譬如此次五一“不预约不出游”,并没让游客感到受限,反而有更多便利的体验,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关阅读
2021-01-22 10:09:40
2021-01-22 10:02:55
2021-01-22 09:56:33
2021-01-22 09:48:45
2021-01-22 09:42:43
2021-01-22 09:40:10
2021-01-22 09: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