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6600元(人民币,下同),种谷7128元,农药4200元,你今年种了约60亩田,总收入7万多元,减去1.7万余元的农资支出能挣5万多元。”算起湖南湘潭县中路铺镇村民尹国芳一年的种田收入,湘潭县中路铺镇供销惠农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农资店”)负责人陈香群如数家珍。
湖南的农村一直有着“赊账种田,卖粮结付”的传统。今年49岁的陈香群从2005年开始经营农资店,为全面了解农资店经营情况,她一开始便养成了记账的习惯,并为当地的1500余农户记下种田收支明细,先后用掉了30多个笔记本。
近年来,农村人力成本和农用物资的价格不断上涨,种田成了不太赚钱的行当。种田人少了,陈香群的农资店遇到经营难题。
“种田的收入越来越低,须从科学种田中要效益。”为调动农户种田积极性,陈香群自己流转土地建起了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加上惠农政策、技术等的支持,她很快取得成功,当地不少农户纷纷向陈香群取经。
“很多农户只管种田,不会算细账,也就难以摸清种田的真实效益。”为了让农户了解种田的效益,提高种田动力,陈香群从为农资店记账开始变为给农户一一记账,记账内容包括农户种田面积、农用物资和用工成本、稻谷收成情况等。
通过陈香群的示范带动,当地农户种田的意愿明显增强。慢慢的,到陈香群的农资店购买农用物资的农户也越来越多,陈香群的账本也换了一本又一本。
几年下来,陈香群的种田账本成了周边几个乡镇数万亩稻田和农户们的收成“检验单”,谁家的品种好、成本低、效益高,谁家哪年亏了本,账本上一目了然。根据这些收成“检验单”,陈香群也得出结论,单户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0亩以上,才能降低成本,形成规模效益。
今年60岁的尹国芳是靠种田为生的“老把式”。在陈香群的帐本中,15年前,尹国芳种了不到6亩田,活多人累,入不敷出。现在,他一个人盘下了50多亩田,全程机械化操作,不仅轻松,利润还可观。
“以前种双季稻亩产1200斤,如今种一季稻亩产都能达到1200多斤,而且都是机械化种田,很有奔头。”尹国芳说。
陈香群说,15年间,农户们从一到春耕双抢便挤破农资店门槛,变成了现在她给种粮大户们送农用物资上门。“从我的种田账本来看,农户们农药用得越来越少了,优质种子越种越多,机械化成为常态,单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效益节节攀升。”
相关阅读
2021-01-22 10:09:40
2021-01-22 10:02:55
2021-01-22 09:56:33
2021-01-22 09:48:45
2021-01-22 09:42:43
2021-01-22 09:40:10
2021-01-22 09: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