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秘密作为企业拥有的一种技术或经营信息,其价值更为凸显。通过梳理2010至2020年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案情况,沪检察机关14日表示,侵犯商业秘密案以“内贼”参与为主;疫情期间兴起的居家办公模式存在泄密风险。
数据显示,仅2019年沪全市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内部员工直接主导或参与商业秘密泄露的占比高达84.62%。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副检察长谈信友在当日发布会上表示,这些企业内部员工有的直接负责商业秘密的研发或管理,有的利用职务便利接触、窃取商业秘密,并采取内外勾结、另立门户、跳槽泄密等方式,将掌握的商业秘密非法披露或使用。
同时,被侵权单位往往缺乏与商业秘密相匹配的保密措施。
检方表示,不少权利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措施存在明显盲点和漏洞。部分企业甚至未对自身的企业商业秘密核心秘密点进行明确,保密规定仅仅是口头约定或仅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笼统规定保密责任。
随着电子邮件发送、U盘拷贝、微信或QQ群等办公方式越来越普遍,尤其疫情期间,依赖于网络办公的居家办公模式更是存在泄密风险。检方表示,企业权利人未及时对这些存在泄密高风险的办公方式设置对应的保密措施,往往导致一些重要的技术秘密文件或者客户信息被窃取和泄露。
侵犯商业秘密案集中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上海检察机关受理的商业秘密案件中涉及技术秘密案件量占比75%;涉及经营秘密则占比34%。
“侵犯技术秘密是商业秘密犯罪中最为常见的情况,而自2019年起,侵犯经营秘密案件受理量呈上升趋势,并以窃取客户名单、报价单为主要案发缘由。”谈信友说。
相关阅读
2021-01-22 10:09:40
2021-01-22 10:02:55
2021-01-22 09:56:33
2021-01-22 09:48:45
2021-01-22 09:42:43
2021-01-22 09:40:10
2021-01-22 09: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