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方新闻APP在发布一段关于“26岁石家庄女子确诊前连续6天下班兼职”的视频时,在标题中加上了“可恨”二字。此举随即惹怒众多网友,认为该平台不顾当事人感受,为了创造话题,完全没有下限。该APP随后就此事致歉,并对相关编、审人员作出开除、撤职和记过处分。
在确诊前、在没有违背当地疫情防控规定的情况下,这位为了生活而努力的女孩连续多天下班后兼职,并无不妥。而其后来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更属不幸。个别媒体的报道非但没有对此表现出同情和关怀,反而为其贴上了“可恨”的标签,实在令人遗憾和愤怒。
减少人员集聚和人口流动,是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实际情况是,并非所有人都具备居家工作的条件。在“有色眼镜”的遮蔽下,“连续六天下班兼职”被视为一种“原罪”——按照这些人的逻辑,下班之后赶紧回家得了,再去兼职简直就是无事生非。这位年轻女孩不知道待在家里更安全的道理吗?其兼职背后有没有“不得不如此”的无奈与艰辛,外人无从知晓。时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他人容易,换位思考却很难。
或许,也有不少人会像这位年轻姑娘一样,或是为了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或是为了在大都市扎根立足,或是为了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自力更生、不断奋斗。而给奋斗者贴上“可恨”的标签,显然是绝大多数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的。
某种角度上,“连续六天下班兼职”是不少人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不被苦难击倒、不被挫败压垮,懂得现实比梦想更复杂也更残酷,懂得接受暂时的不如意并且努力去改变现状,懂得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去争取和创造,愿意脚踏实地去创造更好的未来。“连续六天下班兼职”的年轻姑娘,何尝不是一位“斜杠”青年,一位可爱、有为的青年?
给受害者贴上“可恨”标签,是少数人专业和职业伦理缺失的表现。这样的错误无论对媒体还是舆论、舆情而言,都是不能更不该犯的错误。希望这样的“二次伤害”别再发生。
相关阅读
2021-01-22 10:09:40
2021-01-22 10:02:55
2021-01-22 09:56:33
2021-01-22 09:48:45
2021-01-22 09:42:43
2021-01-22 09:40:10
2021-01-22 09: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