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铺就的街巷、饱经风霜的老宅、长满青苔的城墙……清明假期,位于东海之滨的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台州临海桃渚古城,不少游人前来寻古韵。
桃渚是明代专为抗倭设置的千户所,曾是台州府重要的海防前哨兼驻军基地。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后经两次迁址,于明正统七年(1443年),在现址建桃渚所城。
经过500多年的风吹雨打,如今,桃渚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朝抗倭卫所城池,成为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抗倭防御体系的重要城防实物例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高4.5米、周长1366米的桃渚城城墙之上,轻抚条石垒砌的城砖,沧桑之感油然而生。东、西、南3座城门内设有瓮城,环城有12座敌台。城北后所山上,明代摩崖石刻“眺远”“镇海”与烽火台、点将台等静静述说着此地历史。
步入城内,明代军事古城的格局至今留存,东西主街与南北巷道十字交叉,交叉点上鼓楼高耸。一条清澈的化龙渠,连通起鳞次栉比的民居古建。北邻化龙渠的黄衙井,井水甘洌,取之不竭,久旱不涸。
“清代时,桃渚城非常繁华,现保存完整的四合院古民居有13座之多。其中以郎家里、郎德丰、金家里、吴宅、高沿阶谢宅、旗杆里柳宅、关帝庙等最具代表性。”桃渚镇人大主席王建平介绍,在国家文物局批准下,近年来桃渚镇正在进行重点文物建筑和传统历史建筑的抢救性修缮工作。
在一间四合院内,临海木雕匠人郑供喜正在雕刻一件古建构件。他说:“我依照老宅原有的牛腿样式,双面雕刻成石榴图案,寓意多子多福。”
79岁的桃渚镇城里村村民柳明华在一旁细细观看,他感叹,村民们对桃渚城一直厚爱有加,在一代代人共同努力下,桃渚城至今挺立。
由于濒临东海,桃渚城常受台风侵袭,柳明华曾10多次参与城墙修建。“不能让城墙倒了,村民们都很有共识。”他说。
台州府治临海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练兵、筑城、成名之地。桃渚城素以抗倭闻名,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戚家军与桃渚军民一道,浴血奋战,抗击倭寇,史称“桃渚大捷”。
“桃渚不同于一般的抗倭古城,它既是倭寇入侵东南沿海的历史铁证,又是戚继光率领军民共同抵御外侮的英雄古堡。”王建平说,戚继光修缮了桃渚城,创建了两座空心敌台,这为其后来修建北方明长城积累了经验。
抗倭硝烟散去。桃渚人民建纪念馆缅怀戚继光,在楹联中写道——怀古何须游赤壁,御侮谁不忆桃渚。据传,当地农历正月十四过元宵、八月十六过中秋等习俗也与戚家军抗倭有关。
悠悠岁月在桃渚城流传下多元文化,城内,一座“崔溥亭”见证了一段中韩两国人民的历史情谊。
1488年,李氏朝鲜官员崔溥因风暴所逆漂流海上,最后在台州府临海县获救。经桃渚千户所查明身份后,护送至临海,再经杭州、北京、鸭绿江回到国内,写下中文日记体《漂海录》。
“20多年前,崔溥后人根据《漂海录》记载,专程寻至桃渚,此后又建亭纪念此事。”王建平表示,这段佳话一直被桃渚人民所铭记。
“背后的故事总是更为打动人心。”临海游客张声雷听闻桃渚历史后颇感意外,他表示,这座世外桃源般的军事古城是千年台州府的历史缩影,值得细细品味。
事实上,桃渚城历史与风光相得益彰,附近的桃江十三渚、武坑峰林等共同点缀浙东南沿海的靓丽风景线。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文旅融合背景下,幽静的桃渚城迎来蝶变机遇。
曾几何时,桃渚城东门外广场一片荒地,现已改造为游客中心,戚继光雕塑矗立于广场之上。伴随亮化工程启用,夜幕下的桃渚城,更显魅力。古城外,农家乐、民宿、观光采摘农业等休闲业态蓬勃兴起……
看到乡村振兴的曙光,不少村民重新制作起糟羹、光饼、金团等特色小吃。“这些美食和戚继光抗倭有关,我们把故事讲给游客听,他们听了都很感兴趣,吃起来就更美味了。”柳明华说,传承好桃渚历史文化是他们村民的义务,希望更多年轻人愿意到桃渚走一走。
守护文物古迹、传承历史文化就是守未来。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桃渚之未来,桃渚镇党委书记李海峰表示,将以产业为核心、文化为灵魂、旅游为主线、党建为引领,对田园风光、红色历史、乡村文化等具有潜力的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挖掘特色经济价值,以农旅、文旅融合,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关阅读
2021-04-06 12:51:24
2021-04-06 12:00:46
2021-04-06 11:57:21
2021-04-06 11:54:08
2021-04-06 10:44:42
2021-04-06 10:39:32
2021-04-06 10:38:26
2021-04-06 10: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