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应当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的证明,并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三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工地夜间施工噪声也成为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去年夜间达标率为82.9%,比昼间达标率低了12.5个百分点。
记者在多地采访居民、执法人员等,大家表示,要加大夜间施工扰民整治力度,保护和改善声环境质量,依法守护夜间宁静。
工地深夜扰民,周围居民难以安睡
“每隔三四天,就会听到搅拌混凝土机器的轰鸣声,即使戴上隔音耳塞都不管用,而且堵着耳朵也不舒服。”河南平顶山市读者宋先生家住卫东区总机厂先锋小区,一墙之隔的施工单位经常深夜作业,让周围居民难以安睡。“大人还能克服一下,但是小区旁边就是小学,住在附近的学生睡不好,白天哪有精神上课?”宋先生表示,小区居民从8月开始一直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陕西咸阳市刘女士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表达了同样的困扰。“从7月开始,几乎每晚都在施工。而且随着施工进度不断推进,工地现场离小区越来越近。晚上总是被各种车辆、机器发出的噪声吵得睡不着。”刘女士住在西咸新区宜家沣东小区,距离工地不到100米,发出的噪声给居民造成了严重困扰。刘女士表示,之前施工单位并没有公示,也没有张贴许可证明,向相关部门投诉后一周左右,才看到工地大门张贴了相关文件,噪声问题也有所缓解。
不少读者表示,理解并支持促进城市发展的工程建设。但是,应当按照规定做好噪声污染防控,做到夜间文明施工,还周边百姓健康生活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禁止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除外;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要取得相关部门证明,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
对此,记者采访了多名读者、市民,他们表示,向相关部门投诉后,有的四五天就能解决,而有的持续4个月仍没有改变。这其中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有的工地取得夜间施工许可后,未按相关规定优先使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设置自动监测系统等,对施工产生的噪声未做降噪处理;二是有的企业被执法部门责令要求整改后,抱着“磨一磨就过去”的心理,屡罚屡犯,持续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休息。
有读者反映,一些施工单位将夜间施工许可当作“护身符”,面对执法人员检查时表现得理直气壮。还有读者反映,在向有关部门投诉后,情况有所好转,但一段时间后问题往往“卷土重来”。江西景德镇市读者江先生认为,工地施工不能损害附近居民的合法权益,应当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相关部门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动态监测。
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防噪效果持续有效
为更好了解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的实际情况,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多处夜间施工现场探访。
11月25日,陕西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接到群众投诉,未央区大队大队长李海平一行来到涉事工地检查。原来是一台距离居民区只有5米的中型发电机严重影响了群众休息。李海平了解到,此前群众已经有过多次投诉,执法工作人员也责令工地整改。
“这次回查发现,他们并没有停止使用,只是把位置稍微挪远了,搭设了简易降噪棚。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让噪声污染排放达标。”李海平向工地负责人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尽快接入市电,二是在未接入期间,需要把发电机挪到基坑里,并设置全封闭带隔音棉的防噪棚,“如果噪声污染排放依然无法达标,就必须暂停施工,延缓工期。”
11月23日晚上9点刚过,湖南宁乡市城管局投诉办执法人员开始巡查。记者随他们暗访了位于经开区的一处工地,今年以来,该工地屡屡被周围居民投诉噪声扰民。执法人员到达工地时,现场一片灯火通明,混凝土运输车和泵车等穿梭不停。
执法人员表明来意后,正在指挥施工的工地负责人说:“现在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今天的工作量只剩下20立方米作业面,10点前一定完工。”
执法工作人员了解到,该项目此前并未办理夜间临时施工审批手续,而且在一周内多次被群众投诉。对此,宁乡市城管局下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给予当事人罚款,并约谈工地负责人,要求优化施工方案。
“必须整改。”工地负责人说,一方面压缩夜间施工时间,把施工进度降下来。另一方面,在施工工序中更换噪声较小的设备,确保噪声污染排放达标。
在跟随执法中,记者常常听到施工方“诉苦”。有的工地负责人表示,夜间作业往往是“不得已”,要么是一些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如果停止会存在安全问题,要么是大型车辆白天无法进入等实际问题,只能在夜间处理。
宁乡市城管局一名工作人员说,今年夏天气温偏高,为了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只好延长夜间施工时间,将白天没干完的活挪到晚上。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要求,有时需要连续开展夜间施工。“为了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干扰,我们积极组织施工方与周边小区居民代表座谈,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安排对噪声较敏感的部分老人小孩入住附近酒店。”
还有执法人员表示,加大执法力度的目的是让施工企业积极整改,确保防噪效果持续有效。治理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需要在施工难点与群众关切之间找到平衡,做到执法检查与服务企业、群众满意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夜间安静环境。
建章立制,整治夜间施工噪声污染
福建采取部门联动、快速处置、量化目标等方式,在全省开展“静夜守护”城市夜间噪声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四川成都引入信用惩戒机制、连接智慧监测设备、张贴管理投诉二维码,加大建筑施工噪声监督管理……今年以来,不少地方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除加大执法力度外,更注意在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噪声防控措施等方面下功夫,增强对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现象的整治和引导。
前不久,记者来到西安市经开第十小学改扩建项目工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噪声监测设备,实时显示当前的声音分贝。2021年,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选择将这里作为降噪试点工地。此后,大型机械防护棚加装隔音棉、安装封闭式加工棚、破碎作业用绳锯替代风镐,一系列低噪声施工工艺和隔声装置均被应用起来。
记者看到,在工地南侧和东侧立着4米多高的隔声降噪屏障,施工建筑整体包裹着蓝色的外加钢板网。“这个钢板网以前多是用密目网,现在改为复合穿孔吸音钢板网,能有效降低噪声传播。”项目经理韩韬说,除了采取新材料、新工艺外,还在项目管理上进行了探索。“我们调整了施工顺序,尽量避免噪声大的机械在夜间施工,要求进入现场的车辆禁止鸣号、夜间施工禁止喊叫等。”噪声防治专员孙建说,工地还建立了奖罚制度,对操作规范的工人发放奖励。
“一方面优化施工时间,最晚下午两点,优先开始混凝土浇筑,这是必须一次性完成的工序。另一方面,加高施工围挡至3.5米,进行物理隔音。”在宁乡市某工地,项目工程师方先生说,“每天安全早会和生产例会,还会在工人中开展普法教育,噪声污染防治法也是重点内容之一。”
此外,部分地区还探索采取支付补偿金等措施,妥善解决噪声纠纷。北京市住建委与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规定施工单位对周边受噪声影响范围内居民实施夜间施工噪声扰民补偿。
“夜间施工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居民小区,还有一些施工地位于学校、医院周边,建议相关部门提升打击施工噪声扰民违法行为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执法的警示作用。”黑龙江哈尔滨市读者何先生建议,有关部门应针对扰民投诉快速响应,压缩办理时间,施工方也应主动与街道、社区联系协商,积极解决问题。
“针对一些屡教不改、拒不配合的建筑工地,会顶格处罚,以儆效尤。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我们也会持续宣传文明施工理念。”浙江金华市婺城区一名执法人员表示,让建筑施工单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噪声污染防控意识,加强自律。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下文明施工,做好噪声污染防控工作,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
相关阅读
2022-12-20 10:51:12
2022-12-19 17:11:45
2022-12-19 17:00:33
2022-12-19 16:58:35
2022-12-19 16:21:54
2022-12-16 16:41:48
2022-12-16 16:32:02
2022-12-16 16: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