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从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现——北冰洋生态海底着陆器惊险回收记

来源:
3分钟前

  布放和回收生态海底着陆器(Lander),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重头戏。考察队没有想到,在北极难得的无冰无雾、微风少浪的晴天里,回收本次科考最后一个Lander时一波三折。

  从9月11日上午开始回收,到12日凌晨最终完成,Lander从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现,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收官之战”。

  9月12日,队员们在艉甲板回收Lander。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从乐观到失落

  布放和回收Lander,对了解北极冰边缘区生态系统对海冰消退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搭载了多参数水质仪、海流计和摄像机等设备的Lander,可测量海底的温度、盐度、浊度、叶绿素、溶解氧,以及硝酸盐与海流等环境参数,在北极海冰消融背景下观测底栖生物群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执行本次考察任务的科考船之一——“雪龙2”号7月6日从上海出发,7月21日抵达北冰洋作业海域,正式展开作业。科考期间,队员们成功布放了4套Lander,最后一套回收安排在9月11日上午进行,它也是本次科考倒数第二个作业项目。

  7月份布放这个Lander时,水面满是海冰。随着海冰融化,回收时已没有冰的踪影。考察队预计,当天9点开始回收,两个小时即可完成。

  7月24日,布放Lander时水面有很多海冰。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难得的好天气,没雾没浪也没海冰,水深不到200米,与有难度的冰区回收相比,今天应该会比较顺利。”负责回收的队员任健说。

  “雪龙2”号值班驾驶员祝鹏涛和胡天赐在Lander布放点附近停船后,任健在艉甲板打开释放设备,开始搜索Lander的信号,一旦搜到便按下释放键,Lander和连着的红色浮球就会浮出水面。

  让任健没有想到的是,在艉甲板左、右舷不停测试,始终没有Lander的信号。

  “这台设备价值100多万元,更有珍贵的海底影像资料和环境数据。”任健说,两个小时过去,依然没有进展,压力不断增加。

  船时有限,根据考察队的安排,下一个科考项目正等待作业,将持续至当天傍晚。

  11时许,任健收起释放设备暂停搜索。考察队决定,待下一项目完成后,“雪龙2”号晚上再回来做最后的尝试。

  “Lander没有信号,队员们的心都揪了起来。整整一下午,考察队和国内的技术支持团队都在紧急磋商,多种应急方案被提出、多种可行性被讨论。”考察队生态系统调查队副队长郝锵说。

  任健(右)等队员在艉甲板回收Lander。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从惊喜到忐忑

  针对晚上的测试安排,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林龙山等决定,按照Lander的布放坐标朝东南西北各拓展一公里,为搜索水下声学信号做最后的努力。

  20时,另一个科考项目完成后,“雪龙2”号重返Lander布放点附近。此时,极昼已经结束,黑夜来临,作业困难骤增。

  看着漆黑的水面,守在船艉的考察队员几乎不抱希望了。但当声学接收器放到水下没多久,左舷就传来了任健的惊呼:“Lander有信号了!就离我们272米。”

  原本失联的设备被“唤醒”了。

  “就是这里!我们几乎在Lander正上方,请驾驶台记录经纬度!”随着对讲机里传出激动的声音,大家纷纷涌向驾驶台和艉甲板。

  然而,信号接收器传来的并不都是好消息——Lander释放设备的电量非常低,且电压不稳定,需在电池耗尽前尽快释放。上午没有搜到Lander信号,可能正是电池电量不足致使信号微弱。

  黑夜释放回收,视野极差,不易找见,但电量可保证释放;等天亮释放回收,可保证好的视野,但无法确定电量能否保持到天亮。

  尽快回收还是等到天亮?考察队紧急召集队员进行研判,最终认为夜间回收的风险更大。此时,北极黑夜时间相对较短,再坚持几个小时,就能等到黎明到来。

  队员们在艉甲板回收Lander。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从担心到高兴

  天亮很快到来。凌晨2时,再次当班的祝鹏涛和胡天赐将漂移的“雪龙2”号开到指定地点,然后通知任健。

  “我穿戴整齐,通知包括船员在内的队员,到艉甲板做最后的测试。万幸的是,电池还有余量,释放器显示Lander离船将近200米。”任健说。

  一切正常!任健按下“Release(释放)”键,随即来到驾驶台,与大家一道搜寻海面。

  “大家都在往船头方向找,我无意中望向船艉,看到艉部左舷方向漂着橘红色物体,正是浮球!”任健说。

  这时,“雪龙2”号实验室主任沈悦和水手长付耀奎等队员已在艉甲板待命。

  “大家合力往船上拉浮球和Lander本体。出人意料的是,浮球和Lander本体之间的绳子突然断了,只拉起来两个浮球,这种情况以前很少出现。”付耀奎说。

  看着船艉海面上不停晃荡的Lander,“雪龙2”号面临重新掉头和调整船位、花更长时间做第二次靠近回收的可能,而船多靠一次就多一次危险,不但耗费船时,而且安全风险系数相应增加。

  刚刚吊到“雪龙2”号艉甲板上的Lander。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幸运的是,队员手中的抛钩没有脱离Lander。3时50分,Lander终于被吊车高高吊起,顺利回到船上。

  两次回收Lander都在驾驶台当班的祝鹏涛说:“Lander能收上来着实令人高兴,而且是作为本次科考的最后一项作业圆满收官。”说着话,他调转船的航向,考察队踏上返航旅程。

  9月26日,“雪龙2”号顺利回到上海。

相关阅读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加明显,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详细]

2025-10-09 15:47:00

  布放和回收生态海底着陆器(Lander),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重头戏。考察队没有想到,在北极难得的无冰无雾、微风少浪的晴天里,回收本次科考最后一个Lander时[详细]

2025-10-09 15:44:34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本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探索宇宙奥秘[详细]

2025-10-09 15:40:10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8日就赖清德再度宣扬“新两国论”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日前接受美国广播节目专访时再度宣扬“两岸互不隶属[详细]

2025-10-09 15:38:08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夜,微风,抬眼望去,皎洁的圆月悬于天际,将光辉洒落下来。  这是个在岛内民众看来重要程[详细]

2025-10-09 15:32:11

  前“亚洲车王”黄金宝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十分期待参加2025年底至2026年初在香港举行的第17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跑,希望通过身体力行为改善儿童成长[详细]

2025-10-09 15:31:29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8日通报,7日,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车流量约801.97万车次,同比增长10.83%。8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单日客流量预计超过25万人次。 &emsp[详细]

2025-10-09 15:26:30

  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坚持以人为本和科技向善,以技术迭代提升服务效能、创新产品设计、丰富消费体验,就能开拓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想象空间和增长点 &e[详细]

2025-10-09 15:25:01

  • 意见反馈:g2416238474@163.com
  • 稿件投诉:g2416238474@163.com
  • 网站首页:www.udlsy.com
  • 客服联系:g2416238474@163.com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