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诺奖“提前的认可”,点亮一盏守望的灯

来源:
1分钟前

  秋意渐浓的十月,诺贝尔奖的揭晓再次将全球科学界的目光引向那些在人类认知边缘踽踽独行的探索者。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揭示机体免疫奥秘的洞察家,物理学奖授予在宏观电路中捕捉量子世界幽灵的寻踪人,化学奖花落为材料学带来革命的构筑师。

  三项至誉,提出一道深邃的命题:科学,究竟应在何时加冕?

  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的归属,是对成熟范式的庄严确认——前者的“身份密码”早已写入教科书,后者已然深刻改变了材料化学的面貌。这也符合人们的预期:诺奖通常更青睐那些“已验证的变革”。

  而物理学奖的颁发,则呈现另一种气象。三位科学家的奠基性工作打破了量子行为仅限于微观尺度的传统认知,为新一代量子技术开辟了路径。这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尽管“量子优越性”已在特定任务上得以演示,但真正具备纠错能力、可解决实际问题的通用量子计算机,依然远在工程攻坚的深水区,噪声、退相干、可扩展性……重重障碍横亘于前。

  正如我国学者分析指出,此次物理学奖的授予,可被视为一次“提前的认可”——它奖励的不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它致敬的不仅是过往先驱持之以恒的求索,更是对改变现实世界困境的鼓励与期许。诺奖委员会以“所有数字技术的基石”为由,实则是将奖项化作一座灯塔——它不只为照亮走过的路,更为指引尚未开辟的航程。

  这正是科学精神最动人的张力:严谨的科研,有时恰恰需要大胆的远见。基础研究的本质,是向未知之地投去一束光。提前的认可,如同“明月共潮生”。若只待技术成熟、产业落地才予以肯定,则等同在潮水退去后才赞美月亮。科学突破诞生前,路漫且长,诺奖于此时投下信任的一票,不仅是荣誉,更是战略性的资源动员令——它能凝聚全球智力,吸引资本注入,激励年轻一代投身于这场尚未胜利的远征。

  我国科技发展之路上,支撑跃迁的多是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工程式创新”。而在那些“从0到1”的原始创新领域,我们则需坚持培育一种更深层的科学文化,即捍卫原始创新所需的自由探索、容错空间与长期坚守。

  成熟的科研评价体系,既要给可见成果以奖励,也要为那些“十年不鸣”的项目提供更稳定的土壤。科学不仅需要在确定性中深耕,亦需要在不确定性中播种。“提前认可”的勇气,本质上是对人类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信任,是为那些仍在黑暗中摸索火种的人,点亮一盏守望的灯。

  这盏灯,不仅照亮科学的未来,也映照我们面向未知的胸襟。

相关阅读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详细]

2025-10-09 15:49:06

  秋意渐浓的十月,诺贝尔奖的揭晓再次将全球科学界的目光引向那些在人类认知边缘踽踽独行的探索者。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揭示机体免疫奥秘的洞察家,物理学奖授予在宏观电[详细]

2025-10-09 15:48:33

参观者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中国联通展区参观。 陈晓根摄(中经视觉)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中国电信展区展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记者 黄 鑫摄 &ems[详细]

2025-10-09 15:47:41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门类体系完整优势更加明显,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详细]

2025-10-09 15:47:00

  布放和回收生态海底着陆器(Lander),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重头戏。考察队没有想到,在北极难得的无冰无雾、微风少浪的晴天里,回收本次科考最后一个Lander时[详细]

2025-10-09 15:44:34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本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探索宇宙奥秘[详细]

2025-10-09 15:40:10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8日就赖清德再度宣扬“新两国论”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日前接受美国广播节目专访时再度宣扬“两岸互不隶属[详细]

2025-10-09 15:38:08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夜,微风,抬眼望去,皎洁的圆月悬于天际,将光辉洒落下来。  这是个在岛内民众看来重要程[详细]

2025-10-09 15:32:11

  • 意见反馈:g2416238474@163.com
  • 稿件投诉:g2416238474@163.com
  • 网站首页:www.udlsy.com
  • 客服联系:g2416238474@163.com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