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这一天,值得所有人铭记!

来源:
1分钟前

61年前的今天

是每个中国人都值得

铭记和骄傲的大日子

1964年10月16日15时

在新疆罗布泊荒漠

一道强烈的白光掠过茫茫戈壁

一声轰隆隆的雷霆巨响之后

红云般的“蘑菇”翻卷升腾

绽放在天地之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了!

距离爆心60公里的白云岗观察所

上千米的壕沟内外

几千人叫着、跳着、笑着、拥抱着

他们把帽子抛向空中

都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

“东方巨响”,震惊世界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

掌握了原子弹技术

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

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这一天

长期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核阴云”被撕裂

产生的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

更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

攥成的拳头!

  图片

我们不会忘记

成功的背后

有许许多多我们如今熟知

而当时隐姓埋名的英雄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这一天

也是一位物理学家51岁的生日

他就是钱三强

1948年夏天

钱三强放弃法国的优渥生活

选择回到祖国

图片

1946年,钱三强在巴黎居里实验室

新中国成立后

他参与筹建中科院及学部

领导建立我国原子能研究基地

聚集和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

作出了突出贡献

获“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荣誉的23人中

有15人由钱三强动员回国

其中7人,由他直接推荐到

核武器研制一线

他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

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图片

钱三强

1958年8月的一天

钱三强找到邓稼先

对他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你愿不愿意参加这项

需要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毫不犹豫

接受了这一重任

成为中国原子弹研究工作

理论设计负责人

图片

邓稼先在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时的资料图

那年34岁的他

可能还没意识到

这次选择对自己以后的人生

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结婚才5年的邓稼先

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子

开始了隐姓埋名

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

为核事业隐姓埋名28年

直到去世前一个月

邓稼先这个名字

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知晓

他说,“做好了这件事

生命就有意义

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图片

邓稼先

王淦昌

1961年4月从苏联奉调回国

当听到“因涉及国家安危

必须严格保密隐姓埋名

断绝一切海外关系

你要有心理准备”时

他的回答只有短短6个字:

“我愿以身许国!”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

从那以后,科学家王淦昌“音讯全无”

在国际物理学界消失了17年

而西北大漠深处多了一个

叫“王京”的老头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

“以身许国”的誓言

17年的时间里

连他的家人

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做什么

图片

王淦昌

王承书

是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

也是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

1958年

我国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

面对钱三强的邀请

王承书毫不犹豫地说出:

“我愿意!”

1961年

原子弹的核心燃料高浓铀研究进展缓慢

钱三强又一次找到王承书

希望她负责高浓铀研制

这一次王承书再次说出:

“我愿意!”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三强希望她继续从事核事业研究

钱三强问她:

“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

“那你愿意继续在这工作吗?”

“我愿意!”

她一生清贫

临终前将毕生积蓄十万元

捐给了“希望工程”

图片

王承书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像这样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

他们在曾经人迹罕至的

荒漠戈壁、荒山野岭

创造和见证了

新中国核工业起步和逐步壮大的历史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先辈们

义无反顾的付出与牺牲

才有了61年前的“东方巨响”

也才有了中国如今的强大

图片

从导弹到原子弹、氢弹

再到自主研发的核潜艇、核电站

从人造地球卫星到探月、探火

再到中国空间站……

数十年来

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接力奋斗

团结合作、协同攻关

一次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努力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61年过去

昔日戈壁滩上的欢呼已随风而逝

但10月16日

这个凝结先辈们智慧和血汗的日子

却成为一座丰碑

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相关阅读

  10月16日9时33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详细]

2025-10-16 16:22:52

61年前的今天是每个中国人都值得铭记和骄傲的大日子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新疆罗布泊荒漠一道强烈的白光掠过茫茫戈壁一声轰隆隆的雷霆巨响之后红云般的“蘑菇”翻[详细]

2025-10-16 16:21:47

珠海格力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的6英寸碳化硅晶圆。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详细]

2025-10-16 16:20:53

  发布多款“信息通信+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明确“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目标愿景,北京市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接入新一批行业(人工智能[详细]

2025-10-16 16:20:33

  根据来自23个国家87个机构的16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并发布的《全球临界点报告》,世界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报告称,随着全球变暖突破1.5℃的临界阈值,世界正迅速逼近一[详细]

2025-10-16 16:18:48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详细]

2025-10-16 16:18:25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详细]

2025-10-16 16:17:36

随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等新一代观测设备的不断发展,人类得以窥见许多过去从未观测到的宇宙空间。这是否意味着传统理论将被改写? 昨天,2011[详细]

2025-10-16 16:16:37

  • 意见反馈:g2416238474@163.com
  • 稿件投诉:g2416238474@163.com
  • 网站首页:www.udlsy.com
  • 客服联系:g2416238474@163.com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