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饰品、香膏、燕居焚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传统香品逐渐以文创产品等形式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山西省太原市元香传统香品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邢晓秀认为,将非遗项目运用到生活中,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10日,走进位于山西太原太山的晋香博物馆,混合着药草味道的淡淡香气扑鼻而来,清新而不黏腻。只见邢晓秀从罐中取出不同香料,配伍、混合研磨……不一会儿,一个线香包就做好了。
邢晓秀的香品制作一直沿袭“祖方技艺”,运用古法制香。其高祖父从1858年胡庆堂香药创办,一直做止痛缓急香药膏,曾祖父则把香做成小颗粒香药丸。“香药自古同源,材料有很多相通性。”邢晓秀说,2004年开始,她跟随母亲系统学习传统香学知识及祖方香药和合。
2017年,邢晓秀继承胡庆堂香药,创办“元香社”。自1858年至今,五代传承人代代传承元香传统香品制香技艺。“原材料均为草本类、矿物质类、花卉类等各种天然香料,经过手工研磨、和合等,制成用于涂肤、佩戴、熏染、饮用等方面的传统香品。”
邢晓秀介绍,以“芳香养鼻,养神养生,开窍开慧”为制香原则,元香传统香品制作有确立香方、选取香材、炮制香材、研磨过筛、称香和合、加水、和香泥、醒香、搓制香泥、打磨雕琢、窖藏、包装共十二道工序。
“到窖藏之前,制作成品需要一周左右时间,窖藏6个月以上,香气醇厚、效果显著,方可包装销售、使用。”邢晓秀告诉记者,制香每个步骤都很关键,环环相扣,“有时候就算按照我的香方和比例,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也不一定完全一样。”
除了制作一些传统香品,仿照、复原制作祖传香珠,香饰品外,近年来,邢晓秀不断寻求创新。“制作了很多文创产品,结合景区特色,给山西博物院制作鸟尊香囊、给国家图书馆制作DIY香套盒,还用燃烧完以后的天然香料,熏制一些传统纹饰香画等。”
此外,邢晓秀还长期跟随相关部门进社区、校园、景区等场所进行香文化培训、技艺展演等活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邢晓秀制作出一批防疫线香,捐赠太原市的医务工作者们。
元香传统香品制作技艺现在已经成为山西省人社厅第三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邢晓秀是该项目的考评员,“给专业学习者和香品爱好者提供一个职业化道路的平台,有利于香文化和制作技艺的普及,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传承工作。”
目前,邢晓秀有6名徒弟,在她看来,徒弟好收,但培养一个好徒弟很难。“兴趣是第一位,还需有一定文化基础。同时,制香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技艺,需要潜心学习,有耐心。”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邢晓秀觉得坚守此项目的传承是一种使命。“传统文化都是厚积薄发的,虽然在开展具体工作中遇到过瓶颈,但我相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看见成效。”邢晓秀认为,传统香品的制作及运用发展前景可期。
“希望在展示展览、宣传普及等方面得到政府的支持。”邢晓秀说:“将依托晋香博物馆,不断宣传推广,用香来守护非遗精神,守住民族自信,守住文化根脉。”
相关阅读
2023-02-22 09:50:14
2023-02-13 14:36:17
2023-02-13 14:35:47
2023-02-13 14:35:17
2023-02-13 14:33:10
2023-02-09 13:13:29
2023-02-08 14:36:17
2023-02-08 14: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