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

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社区养老驿站提供暖心服务

来源:
50分钟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记者日前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南里东区养老驿站,实地探访这里的社区养老服务。

  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中午12点,养老驿站的送餐员苏海雄敲开东花市街道北里东区4号楼居民云兰华老人的家门。“阿姨,这是您点的餐!”
  接过自己预订的午餐,老人连连道谢。苏海雄笑着摆了摆手,转头又跑了下去。“疫情防控期间,送餐的需求更多了,每天要送出50多份午餐,得抓紧让老人吃上热乎饭。”尽管春寒料峭,苏海雄还是跑出一身汗。

  这是北京市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距离居民最近的一环,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从无到有,目前累计建成运营1000余家,打造出了“广覆盖、贴需求、惠民众、可触及”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努力解决群众养老的急难愁盼问题。

  将养老驿站送的餐食摆上饭桌,云兰华老人欣慰地说:“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孩子不在身边,自己做饭的话,买菜、做饭、洗碗一个程序不能少,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有了送餐服务,这下省了很多事。”

  民以食为天。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做饭难”“吃饭难”成为普遍问题。住在东花市街道北里中区8号楼的张桂花老人89岁了,老楼房没有电梯,每次上下楼对老人来说都是一件艰难的事。“不管外出就餐还是自己做饭,都不轻松。”老人感慨地说。

  社区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民政部门亟须破解的难题。2021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创新“接诉即办”工作方式,充分利用12345民生大数据,梳理出27个高频难点问题,以社区老年人“吃饭难”为代表的居家养老保障问题,被列入“每月一题”重点治理。精准分析需求后,民政部门将养老助餐服务作为破题的突破口,提出2021年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的计划,督促全市所有驿站全面开展助餐服务,扩大养老助餐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饭”。

  走进东花市街道南里东区养老驿站,记者看到这天的热菜是米粉蒸肉、烤小肉肠、地三鲜、肉汤炖萝卜,主食是米饭和面食,还有酸奶。“有荤有素,营养均衡,刷老年卡还有优惠。”72岁的韩雅琦老人对这里的饭菜赞不绝口。

  “截至去年12月,驿站提供送餐服务3.1万人次,成为老人需求最高的服务之一。”驿站负责人介绍,驿站辐射周边两个社区,每周的菜单都会更新,饮食特点以软烂易咀嚼为主,并根据老人的反馈,适当调整菜单。数据反映了老年人的需求,也成为驿站进一步改进服务的动力。

  把医院“开进”养老驿站

  除了就餐服务,这家驿站还吸引了不少相对年轻的常客,比如58岁的王金富,每周3次“打卡”。他的年龄并不算太大,为何频频光顾养老驿站?原来他是奔着驿站的康复服务而来。

  王金富告诉记者,自己因为脑血管疾病留下偏瘫后遗症,严重影响基本生活。得知驿站提供康复服务后,王金富当即决定过来试一试。

  来自北京市普仁医院的驻驿站医生贾世英对王金富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后,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治疗方案。

  “这个训练有效果吗?”记者在现场看到,王金富正利用驿站的上肢多功能训练器进行肌力训练。

  “有效果啊!”王金富开心地说,“以前胳臂基本上老是向上架着,现在能放下来了,一些精细的动作也可以尝试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能够达到今天的效果,驿站功不可没。”

  起初,王金富每次到驿站来,都是妻子架着他的胳臂,吃力地挪到驿站来。尽管只有半站地,两个人都累得精疲力尽。

  贾世英告诉记者,王金富对训练非常认真,每次来不仅要通过经络仪进行治疗,各种康复器械他都要练上一遍。顺着贾世英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养老驿站里面的康复训练器材还真的配备了不少。除了王金富正在使用的上肢多功能训练器,还有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器、卧式健身车、股四头肌训练椅凳等几十件。

  王金富练得认真,半天工夫,头上冒出了汗珠。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效果越来越明显,王金富距离实现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愿望越来越近了。

  东花市街道民生办副科长刘文君告诉记者,除了常规服务,驿站最大的特色就是与普仁医院开展深度医养结合服务,由普仁医院派出医生常驻驿站,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医疗康复、康复护理等。更方便的是,驿站内实现了医保实时结算,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医养结合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61岁的马玉山老人由于颈椎外伤,正在康复师的帮助下坐上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器,开始进行腿部锻炼。65岁的周宝莱老人则坐在一台肢体康复器上,进行上肢肌力训练。“家门口就能做康复,这可太方便实惠了!” 周宝莱由衷地感慨。

  “一元钱”也能派上大用场

  在养老驿站采访,记者还听说了“一元钱”的大用场。原来,这是街道为辖区空巢老人安装的智能呼叫监测系统。该系统收取每户每天1元钱作为日常监测服务费用,尽管这笔费用由街道承担,老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一元钱”智能管家。

  东花市街道南里东区84岁的空巢老人刘大爷家中,2019年安装了“一元钱”智能管家。从那以后,刘大爷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盘子大小的智能终端收听小区广播。“我一打开广播,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就知道我起床了。”刘大爷指着卫生间里的报警拉手说:“如果我在卫生间里突然不舒服了,只要一拽这个拉手就能报警,马上就会有人来看看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我心里可踏实了。”

  每天清晨,老人主动收听小区广播后,系统会自动记录老人的收听时间,确认老人平安。驿站负责人介绍,平台通过智能设备实时上传的数据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等情况,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社区一键连通。

  据介绍,养老驿站的系统里录入了老人的详细信息及以往病史,如果老人早上没有收听小区广播,传感设备在一段时间内也没有监测到老人在室内活动的轨迹,工作人员就会主动联系老人,查看是否需要帮助。安装智能呼叫监测系统后,已经解决了多起独居老人在家跌倒无人救助的情况。

  刘文君介绍,这项智能养老管家工程由智能设备、呼叫管理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团队三部分组成,通过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切实解决日常生活照料、居家安全隐患、情感关怀缺失、突发疾病无人知晓等空巢老年人的实际困境。截至目前,东花市街道已经为辖区270户空巢老人免费安装智能呼叫监测系统,由养老驿站提供服务,并形成可推广的运行模式,全面提升基层养老服务工作水准,让社区老年人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阅读

“志愿服务期间,每次听见外宾夸赞北京和中国的变化,我都感到特别自豪。”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徐丞雅,在2022北京冬奥会中担任奥林匹[详细]

2022-03-18 12:24:46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记者日前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南里东区养老驿[详细]

2022-03-18 12:19:06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2015年,中共中央[详细]

2022-03-18 12:09:50

赵治海:1958年生,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杂交谷子研究专家。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培育出世界上首例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详细]

2022-03-18 11:59:55

工作17年来,卢锋承担了神舟、天宫、嫦娥、北斗等20多个型号的大型舱体、结构部件及高精度组合加工主岗工作,实现了产品“零缺陷”,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详细]

2022-03-18 11:58:04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强调任何学校、学生及家长坚持自愿原则参加竞[详细]

2022-03-15 14:33:59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发布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详细]

2022-03-09 16:48:09

“听老一辈人讲,大寒那天起就开始有鲶鱼逆流而上,这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清明前。鲶鱼夜间会成群结队出动,若发现有游近浅滩或岸边的,随手拿个长柄网兜也能捞到几[详细]

2022-03-09 16:45:40

  • 意见反馈:g2416238474@163.com
  • 稿件投诉:g2416238474@163.com
  • 网站首页:www.udlsy.com
  • 客服联系:g2416238474@163.com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