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民胡女士的父亲,在小区给电动车扫码充电时,莫名“被投保”了两份保险,一份255元,一份156元。相关保险经纪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南京消费者想退保并不容易。在向多部门投诉后,胡女士最终退保。记者实地体验发现,目前充电桩安装公司已进行整改,设置在充电页面上的保险广告已消失。律师表示,保险经纪公司的做法有一定的违规性;此种销售方式易引起理赔争议。保险资深代理人认为,此投保流程有误导可能,投保人如果后期出险,也可能难以理赔成功。
事件还原
老人下楼扫码充个电 莫名被扣400多元保费
家住南京建邺区迎宾村的胡女士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5月5日下午,她父亲在小区楼下的公共电动自行车车棚充电,正常扫了充电桩旁的二维码,进入充电小程序,并支付费用。回家后发现,微信支付上多了两份保险扣费记录。一份是255元的元保重疾险,一份是156元的中华健行天下医疗保险。在和父亲仔细沟通后,胡女士发现,父亲是被误导买了保险。
胡女士介绍,点开充电小程序的界面,充电费用的支付按钮在最底层,字小又看不清;而设置在支付按钮上方的保险广告,其绿色的“确认”按键却又大又明显。老人视力不好,很容易将二者搞混。
此外,点击保险的“确认”按键后,并没有太多风险提示和对保险的详细介绍,相关信息填写选项被设置成滑动式的“傻瓜”方式,一步一步完成便可。所以,胡女士的父亲才误买了保险。
胡女士希望退保。但她跟元保保险经纪客服沟通时,对方说尽到了告知义务,不能退;又说退保让她父亲本人打电话才可以。但她父亲打电话后,不仅没退,还继续扣款。“就像踢皮球一样。”后来,她向多部门投诉,筋疲力尽,才退保成功。
最新进展
安装公司已经整改 页面上保险广告已消失
据了解,迎宾村的充电桩是由南京唯捷豪公司所安装和维护的。迎宾村所在的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蓓蕾社区,已与该公司联系令其整改。
5月10日,记者在迎宾村实地体验,扫充电桩旁的二维码,发现充电页面上的保险广告已消失。
但是,如果在别的小区还有类似情况发生,消费者想退保会怎样?5月1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拨打元保保险经纪的客服电话,表示家在南京,老人扫码误操作,想要退保。在机器人客服转接人工服务后,等了约2分钟才有人接听。人工客服说其总部在北京,如果是家人误操作,需要本人致电处理退保问题。
当记者问及,充电桩扫码充电却跳出来保险广告,是否涉嫌误导?对方表示抱歉带来不好体验,但他们在各大平台都有广告,页面也有提示,可能投保人没有查看清楚。
律师点评
经纪公司做法有一定违规性 投保不告知健康状况可能难理赔
南京市律师协会保险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唐浩认为,上述案例中,经纪公司的做法有一定的违规性。
首先,保险产品不同于普通商品,需要保险人(即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的保障内容、保险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等作具体的告知、说明,使投保人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作出投保选择。这种类似于网页“弹窗”类的销售,无法在短时间让阅读者了解保险的内容,也不能保证保险人充分履行告知义务。而且,该类销售方式由于场所、时间等因素,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容易引起误操作。
其次,根据监管部门规定,保险投保具有“犹豫期”(也称“冷静期”),即投保人收到保险合同后一定期限内(有的公司为10天,有的为15天)可以申请撤销合同,并且退还所有保费。从上述案例来看,胡女士的父亲是5月5日投保的,即便不是误操作,也在“犹豫期”内,完全可以全额退保。
此外,对于重疾险、医疗险等险种,保险人需对投保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既往病症等进行询问,投保人需如实告知。上述销售方式无法保证对投保人进行健康询问、告知的程序,若因投保人未告知产生“带病投保”等现象,容易在出险理赔时引发争议。
南京一家保险公司的资深代理人顾先生认为,上述案例中,不需要本人提供相关健康说明就可购买健康险的投保流程设计是有缺陷的,正常的健康险销售界面需要清晰的标明健康告知,填写健康问卷。而老年人很可能有基础病,“如果投保前有健康问题却未告知,后期即使出险,也很难得到理赔。”
多说1句
莫让二维码 成网络“牛皮癣”
如今,小区充电桩旁一般都有个二维码,扫码充电很方便,但没想到会暗藏玄机。有消费者表示,其实扫码后不仅有保险广告,“五花八门,什么都碰到过。”
以往,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被称为“牛皮癣”,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顽疾。而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网络“弹窗”中的暗藏广告,却像另一种“牛皮癣”,令人反感。
客观地讲,互联网平台的保险销售,在代理人销售之外,给了消费者新的选择渠道,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可取性。但保险产品不同于普通商品。互联网销售保险,应该更注重销售的适当性,而不是“耍小聪明”“打擦边球”甚至有意误导。如果这样做,短时或许能获利,长期而言会有损公司的美誉度和诚信度,必将被消费者“用脚投票”,并可能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二维码本来是要给人们提供便利的,互联网倡导的也是开放、共享,商家应该给消费者提供清朗的空间。网络“牛皮癣”对这种环境的破坏,最终也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相关阅读
2022-05-13 10:13:16
2022-05-13 10:12:35
2022-05-13 09:59:43
2022-05-13 09:47:45
2022-05-13 09:47:09
2022-05-13 09:36:26
2022-05-13 09:24:27
2022-05-12 20: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