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预制菜之所以在近几年取得高速增长,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疫情三年催热宅经济,或主动或被迫减少外出就餐的年轻人投向简单方便的预制菜怀抱,提振了C端销量;餐饮企业拼命提高效率、压缩成本,B端需求持续旺盛。
但这些因素不会一直发挥作用。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对预制菜的顾虑也越来越多;餐饮业掀起了一股现炒现制的风潮,许多品牌都打出“全现炒”“零预制菜”等标签,未来很可能会影响预制菜在B端的走势。
好在,中国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远没到见顶的阶段,留给行业调整的时间还有很多。同样来自平安证券的研报指出,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10720亿元,肉禽、水产类预制菜品增长潜力巨大。
展望后市,随着竞争的激化、渗透率的逐渐提升和监管的不断完善,行业的发展会变得更加规范。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终究会回归到几个关键环节:安全,口味,性价比。
△图片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首先,安全问题自不必说,这是必须坚守的红线。正如前文所说,消费者对预制菜最大的顾虑就是食品安全。此前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槽头肉”事件,更加深了大家对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
而要彻底解决预制菜行业的卫生安全问题,需要企业的自觉,也需要有关部门继续强化监管,细化各项安全标准。
早在2022年,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预制菜工作委员会就在北京成立,并推动业内专家、龙头企业共同制定“预制菜行业标准”以及产品溯源体系,为消费者打造更透明、更安全的消费链路。近两年,各省市监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卫生审查政策,促使预制菜行业的安全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接下来,行业内部和监管机构要做的是继续加强合作,进一步细化即烹、即食等不同预制菜品的安全标准,让整个行业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其次,在口味方面,此前预制菜产品可能更多追求口味的稳定性,现在消费者的口味变得越来越挑剔,尤其是直接面向C端的产品,需要融入更多地域特色和时下潮流。
深谙年轻消费者喜好且行动力极强的盒马、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在口味创新方面就颇有心得。盒马早在2021年便把预制菜提到重点产品序列,尤其是在华东、北京等核心区域,加速开发各种特色产品,将羊蝎子火锅、广式牛杂煲等地域性极强的预制菜品做成了爆款,给其他预制菜企业提供了参考思路。
最后,当行业逐渐过渡到成熟阶段,就该拼生产效率、拼供应链能力——这一切都能归纳到成本管理的环节,目的都是提高性价比。
在这一点上,B、C两端客户的追求是一致的,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大家对价格的敏感度都在上升,都希望用最实惠的价格得到最优质的产品。回归到预制菜行业内部,提高生产效率的希望寄托在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更高的生产线上,供应链的管理则着重在原材料、冷链运输两个环节。
比如味知香,2020年投资超过3.6亿在苏州新建工厂,引入了全套现代化检测检疫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极大提高了检验、配送效率。千味央厨则成立了专门的全资子公司,负责供应链管理工作。现阶段,这些企业或许很难面面俱到,但在市场的压力和消费者的期盼面前,总会慢慢进步。
诚然,预制菜现阶段的发展遇到了不少挑战,前期也积攒了一些问题,但前景仍是值得期待的。围绕安全、口味和性价比这几个关键词,行业内部如果能完成一轮全新的升级,将为后续发展扫清障碍,为真正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相关阅读
2024-10-29 09:57:40
2024-10-29 09:55:37
2024-10-29 09:09:07
2024-10-28 18:13:28
2024-10-28 18:03:02
2024-10-28 17:25:11
2024-10-28 17:06:50
2024-10-28 16: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