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的一纸减持公告将良品铺子(603719.SH)推到了聚光灯下:上市后旋即变脸的业绩、重要股东的离场……休闲食品领域的又一赛道股也遇到成长瓶颈了吗?
高瓴资本旗下3只基金减持公告一出,良品铺子股价几近跌停,5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5%。之前,良品铺子的成长就受到了挫折,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基本停滞,净利润大幅下挫。此外,公司重要的客户销售渠道大量消失,良品铺子也没有对市场透露。截至发稿,良品铺子没有回复《证券市场周刊》的采访。
盈利变脸
良品铺子日前发布公告,合计持有公司11.67%股份的珠海高瓴天达股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珠海高瓴”)、HH LPPZ (HK) Holdings Limited(下称“香港高瓴”)3家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2406万股,即6%的股份。
在刚刚解禁就马上宣布减持,高瓴资本套现良品铺子的急迫之心可见一斑。招股书显示,2017年9月,珠海高瓴和香港高瓴分别出资1.89亿元和3.16亿元入股良品铺子;2017年12月底,宁波高瓴智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1.8亿元入股良品铺子。上述3家股东合计出资6.85亿元获得良品铺子4680万股。以良品铺子目前约50元/股的市价来看,这笔股权市值超过23亿元,浮盈两倍以上,如果算上分红的话,高瓴资本的盈利会进一步增加。
高瓴资本是在2017年下半年入股良品铺子的,彼时良品铺子正处于高增长,如今减持时良品铺子早已告别了高增长。2016-2019年,良品铺子分别实现营收42.89亿元、54.24亿元、63.78亿元和77.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6.2%、26.45%、17.58%和20.97%。
同期,良品铺子分别实现净利润1.05亿元、4300万元、2.48亿元和3.4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1倍、-59.09%、4.77倍和40.79%。需要说明的是,2016年和2017年,良品铺子分别确认了2230万元和1.31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扣除此项影响,公司2016年和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和1.74亿元,同样是大幅增长。
2020年2月,良品铺子成功登陆上交所。也就是在上市后,良品铺子的收入和净利润迅速变脸了。2020年1-9月,良品铺子实现营收55.3亿元,同比仅仅增长了1.29%;净利润2.64亿元,同比骤降16.99%,上市后迅速变脸。
在2020半年报中,良品铺子将收入增速放缓归因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盈利下降是受“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的影响”。
良品铺子的主要销售地区来自以湖北为首的华中地区,2020年一季度,良品铺子低增长情有可原,当季良品铺子实现营收19.09亿元,同比微增4.16%,实现归母净利润8798万元,同比下降19.43%。
然而,二季度收入甚至不如一季度就略显尴尬了。2020年二季度,良品铺子实现收入17.01亿元,同比增长进一步下降至1.77%;归母净利润7294万元,同比继续下降15.19%。与一季度相比,良品铺子二季度收入增速没有任何反弹,净利润同样是负增长。
2020年上半年,良品铺子还能保持收入的正增长,三季度公司收入已经开始负增长了。2020年第三季度,良品铺子实现营收19.2亿元,同比下降1.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13.83%。至此,良品铺子已经连续4个季度净利润下降了。疫情逐渐恢复后,良品铺子的收入增长反不如一季度,至于原因,良品铺子并未言及。
在业绩增速放缓的同时,良品铺子净利润的含金量也开始下滑。净现比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该指标大于1时,说明净利润的质量较高;低于1甚至为负数,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高投入低回报
如前所述,将良品铺子因股权激励带来的影响剔除后,公司2016-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1.74亿元、2.48亿元和3.49亿元,4年时间公司净利润涨幅何止翻倍,但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并没有相应增加,2016-2019年分别为7.53亿元、5.44亿元、1.48亿元和3.42亿元,不增反降;净现比分别为5.93、3.13、0.6和0.98,2016-2017年远超过1,即公司赚得1元的净利润实际可以收到远大于1元的现金,但2018年和2019年每赚1元钱已经收不到1元钱了。
2020年前三季度,良品铺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883万元,净利润为2.64亿元,即公司净现比为0.34,净利润含金量进一步下探,良品铺子的解释是疫情期间为支持经销商,扩大了现款结算供货商货款的比例,同时支付的促销等费用和税金较上年增加。
为了实现盈利的增长,良品铺子投入的促销费用越来越多。2016-2019年,良品铺子的销售费用分别为9.52亿元、10.55亿元、12.4亿元和15.81亿元,其中促销费用分别为2.31亿元、3.18亿元、3.4亿元和6.25亿元,2017-2019年分别增长了37.66%、6.92%和83.82%,增幅远超净利润。2020年上半年,良品铺子的促销费用为2.92亿元,但仍未能挽回净利润的负增长。
高投入并没有换回高产出,这是否与线下收入不断下滑有关呢?2016-2019年,良品铺子线下占比都在50%以上但不断下降,2020年上半年线下收入占比首次跌破五成。此外,作为公司主要客户的加盟商在良品铺子上市前后陆续注销。
加盟商大量消失
线上、线下渠道都是良品铺子重要的收入来源,两者占比虽有交替但相差并不大。2016-2019年,公司线下渠道收入占比为66.31%、57.79%、54.48%和51.42%,2020年上半年占比虽不足一半但也有47.55%。
线下销售以直营店和加盟店为主。2016-2018年,公司通过加盟模式实现的相关收入分别为13.29亿元、19亿元和20.68亿元,2019年的加盟批发销售和加盟辅助管理合计收入为22.86亿元,占比均超过30%。
上千家加盟店帮助良品铺子实现了超20亿元加盟收入。2016-2018年年末,良品铺子的加盟商数量分别为1263家、1358家、1388家,2019年年末达到1698家;2016年时公司直营门店有835家,2019年已经剩下718家。
2016-2018年,良品铺子直营收入为14.59亿元、11.77亿元和13.34亿元,2019年为14.33亿元,直营收入基本停滞不前;2016年良品铺子线下收入超过28亿元,2019年超过39亿元,约11亿元的收入增加主要依靠加盟店。
在上市后的首份年报中,良品铺子已经不再披露主要客户名单。根据招股书,2016-2018年,公司前五加盟客户收入分别为3.57亿元、4.91亿元、4.18亿元,2019年上半年为2.12亿元。
前五位加盟商都是自然人控制的加盟门店而非企业法人。以徐卫华和王直宏两名自然人为例,2016-2018年,徐卫华控制的加盟门店收入分别为9047万元、1.34亿元和1.37亿元,王直宏控制的加盟门店收入为8583万元、9849万元和1.05亿元。徐卫华一直是良品铺子加盟收入的第一大客户,王直宏在2018年也跃居第二位,二者是公司当年仅有的两名收入过亿的加盟商客户。2019年上半年,徐卫华、王直宏控制的加盟门店分别为良品铺子贡献了6731万元和5870万元的收入。
在招股书中,良品铺子并没有披露主要加盟商的店铺数量和名称等信息。第三方工商信息显示,由徐卫华任法人或者职务的企业有21家,其中6家主要是装饰、服装业务,剩余15家主要就是各食品店,部分食品店不乏以“良品铺子”直接命名。
2016年,徐卫华控制的加盟门店已经为良品铺子贡献了近1亿元的收入,由徐卫华任法人或者职务且在2016年及之前成立的食品店共有7家,这意味着平均每一家加盟店贡献的收入超过千万元。就是这7家较早的加盟店如今仅剩下4家,剩余3家已经注销,近亿元的收入主要是这4家贡献。
不止上述3家,与徐卫华相关的21家公司中7家都已注销,其中6家徐卫华是经营者,且全部是食品店。在剩余的食品店中,多数是在2017年成立,这是巧合?
工商信息中,在良品铺子所在的湖北与自然人王直宏有关的企业有38家,且主要以食品经营为主,但目前却已经仅剩下17家。
在王直宏为良品铺子贡献的营收不断增加的同时,其旗下的加盟店不断注销,原因不得而知。除了徐卫华、王直宏外,李海林、梁格玮、李群等主要加盟商又有多少加盟店关闭难以计数。
主要加盟商控制的加盟店大量消失,但其为良品铺子带来的收入反而继续增加,向好的收入无法阻挡部分渠道的消失,究竟原因何在?
相关阅读
2021-03-15 16:40:35
2021-03-15 16:38:50
2021-03-15 15:14:13
2021-03-15 15:05:57
2021-03-15 14:38:21
2021-03-15 14:08:15
2021-03-15 13:52:34
2021-03-15 13:45:20